作者简介:张嘉,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四肢骨关节创伤,骨折脱位多发伤,脊柱压缩性骨折及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系统治疗。
现在真的是进入老年社会了。在大街上、公园里,都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年朋友们忙着锻炼,买菜购物,唱歌跳舞。在为他们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喝彩的同时,作为一个研究骨质疏松症的骨科医生,我不禁会在心里说两句:老人家们,活动的时候可要注意安全啊!
老年人需要注意的安全主要是指因摔跤导致的骨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脊柱的压缩骨折。我国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5亿,骨质疏松症患者超过9000万,脊柱压缩骨折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骨创伤。年轻人活动的时候摔倒,大多时候只是软组织挫伤,疼痛几天也就好了;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则很可能发生“脆性骨折”——就是在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上,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这种骨折不仅在活动锻炼时容易发生,对于一些骨质疏松严重的老人而言,端一盆水甚至打一个喷嚏,骨折便会不期而至,简直是防不胜防。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咨询,老人得了脊柱压缩骨折,怎么办?
一旦发生了脊柱压缩骨折,诊断和处理的原则是这样的:
首先,要通过X线、CT及核磁共振检查确定骨折情况,还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腿部发麻、无力,以及会阴部及肛门麻木、排便困难等神经受压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骨折常是爆裂骨折,首先要解放受压的神经,因此常需要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这种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创伤及风险相对较大,需要仔细检查评估之后才能进行。
对于骨质疏松的老人来说,骨折后发生上述的神经受压症状还是比较少的,往往表现为比较明显的腰痛、翻身困难,结合影像学表现可以确定为脊柱压缩骨折。骨折后要卧床休息,减轻活动时骨折端移动造成的疼痛,并减少椎体在骨折急性期的进一步塌陷。可口服镇痛药物,还可肌注降钙素等药物,在止痛的同时减少卧床造成的骨量流失。卧床2~3星期后,可评估一下在床上翻身活动以及试行起坐时的疼痛情况。如疼痛已缓解,则可继续保守治疗,到一个月左右在佩戴支具的情况下开始和逐渐增加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