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26日,由健康时报社主办,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健康传播与医学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独家学术支持的第七届健康中国(2014年度)暨健康时报15年庆举行。本届盛典的主题是:“医药健康产业:融合与新生”。
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原卫生部部长高强,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等出席并致辞。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主持了开幕式。
本届“健康中国”主题报告亮点频频。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郎永淳深情演讲了不惑之年的健康感悟,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员王宏广以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姜旭平教授分别作了《国家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报告》、《医药健康产业的大数据及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两大主题报告,聚焦健康服务产业,探讨宏观政策影响。论坛还开设了“外资药企——新格局·新思维”、“医疗创新——新技术·新梦想”、“健康公益——新体验·新趋势”及“院长论坛——新征程·新挑战”四个分论坛。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
健康时报作为人民日报社属报纸,是健康领域受众量最大、影响力最强、覆盖面最广的报纸之一。相信这次论坛对于增强公众健康意识、提升健康传播研究水平、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希望健康中国论坛继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政策,以“健康促进、社会责任、媒体立场”为宗旨,发挥党报社属媒体的影响力和高校的研究优势,做好国家健康体系的宣传工作,为国民健康服务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努力为我国健康工作的有序推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也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因为中医药产业链条贯穿于中药材的种植、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制造、中医药健康服务等一、二、三产业。将中医药的经济资源优势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与相关领域的融合,真正转化为产业的优势,将为经济的增长增添新的动力。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
翟惠生: 在健康的报道里,应该把国家的意识和学者的观点都能够转化成群众能够愿意接受,而且乐于接受的东西,才能达到上下统一。健康传播要学会讲故事,把领导话语体系、学者话语体系转化为群众话语体系。我认为我们应尽自己的力量在健康领域讲好故事,我觉得健康时报应该做出表率,也有这个能力做出表率。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
大医院不仅在医疗工作中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他们在公共事件应急以及传染病紧急的救治预防、健康促进方面,也是主力军。我们期待在医改的推进过程中,大医院能够围绕着公众的健康需求,把以治病为中心转移到以防治结合,既要治病,更要关注公众的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改革的进展需要得到我们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积极的响应和支持,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从而使我们的大医院和其他的医疗机构、以及公共卫生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维护公共健康的网络。
健康时报总编孟宪励:
健康时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党报血统决定健康时报在办报过程中,始终坚持内容导向优先原则,同时积极回应公众热点诉求,敢于担当。两个统一的办报标准使健康时报15年始终如一、坚持不懈。这两个统一是社会责任与市场属性的统一,权威性与可读性的统一,赢得公众信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
医生的培养根本是精英教育,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都要高,因为只有良医才可以治病。目前医生群体流行一种“医生评职称不应该评论文”的观点,这是一种误区。临床经验的积累只是粗浅的经验积累,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容易成为“医匠”。只有做了临床研究,得出疾病规律的认识,由此产生创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才能真正服务于患者。临床研究工作是医生的天职、天命,跟做临床一点都不矛盾,把它割裂开来才可怕。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
15年里,健康时报认认真真做内容,倾尽全力求发展,已成为国民健康生活不可分离的伴侣。作为成功实践的样板之一,健康时报对自身资源优势认知明确,对未来发展路线规划明确,产业形态呈现由传统纸媒向传统互联、移动互联“三媒合一”的全媒体平台平稳快速转换的态势。
北大医学部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一方:
为什么福建一医生32小时手术后躺在地上,那么多人歌颂,为什么一张手术室自拍照片引起吐槽,其实这是人们对医生的要求,是一种高于一般人的道德的境界,是一种对生命另一份敬重,这些都不是用钱能解决的。
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
农业时代是中国人的天下,工业时代是英国人的天下,信息时代是美国人的天下。下一个时代是生物时代,健康是生物时代里面最重要的,未来健康产业将有8万亿的市场。之前个人流行炒房子,我们要让它变成炒健康。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
健康时报创刊时,我写了发刊词,说了生命至上,健康至上。人类一切美好的梦想都是以健康为前提的,从古人遵循长生不老的炼丹术,到不久前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称全球的人均寿命已增至71.5岁,因此我坚信,健康话题常青、《健康时报》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