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11月13日> 总第1169期 > 06 > 新闻内容
有些声音默默伤人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高云海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3日  查看次数:  

 

                                                                                   林 琳摄

  很多声音较大的交通噪音、环境噪音、生产噪音(如爆破音)及过强的娱乐噪音等对人体的危害已是众所周知,但是还有一种人们往往听不到或者勉强被听到的声音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这就是低频噪音,它指的是频率在200赫兹(倍频程)以下的声音。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暴露在低频率声音里是无害的,但德国慕尼黑大学神经生物学家的一项研究驳斥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人类通常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但这一范围会随着年龄而改变。低频率的声音不会直接造成听力的损失,但人们的耳朵暴露于低频率声音中时可能会暂时受到损伤。

  我国对于低频噪音的声音频率范围定为20~200Hz,其中对人体影响较为明显的频率,主要为3~50Hz的频率范围。低频噪音广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虽然对人体生理的直接影响没有高频噪音那么明显,但是其对人体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有时甚至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比高频噪声更严重。但现在这种低频噪音所产生的危害还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

  低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听觉损害,噪声主要对内耳耳蜗基底部的毛细胞造成伤害,导致包括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伤等,另外,低频噪声还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低频噪音的声波穿透性较强,长期生活在此类环境中,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是最大的,可能会导致孕妇出现妊娠贫血、流产以及妊娠高血压等症状,对于胎儿来说,则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其中包括损害胎儿神经系统以及听觉系统等,这可能是由于噪声对胎儿正在发育的听觉系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能会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增加了新生儿聋哑的可能性。

  城市中的低频噪音源主要有5大类:电梯、变压器、高楼中的水泵、中央空调(包括冷却塔)及交通噪声等。对于低频噪音的检测需要专业的声学仪器进行测试分析,然后根据监测的结果通过安装隔音窗来切断传播途径。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噪声源上进行控制,如通过在电梯轿厢、变电站上采取喷涂水性阻尼涂料的方式进行降噪处理,如果出现身体或听力受损的症状,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戴耳罩等方式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伤害,对于已经听力有损的人来说,应尽量远离这些环境,同时定期监测听力情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