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在2014年国际骨质疏松日来临之前,健康时报社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在上海启动“骨骼健康公益计划”。恒天然(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旗下安怡品牌支持了这项活动。200余位读者参与活动,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受访专家
刘忠厚,中国骨质疏松学创始人、《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主编、美国骨矿研究学会形象大使、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中国区域成员、“中国骨骼健康公益项目”学术带头人。
40岁以上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测骨密度,但由于有些年轻人生活方式有严重的缺陷,偏食、熬夜、不会喝水、不运动等诸多不良因素,都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骼早衰,所以要及早、主动去做骨密度筛查,实时监测骨骼健康状况。
骨头硬
寿命长
“来,我们也来测测看。”两位男士在讲座之后一起参加现场的骨密度测试。年长的这位48岁,年轻的28岁。
结果却令人诧异。48岁这位的骨密度T值0.7,而28岁的年轻小伙子骨密度T值却达到-1.7。年轻小伙子的骨密度,竟然与刚做完检测的58岁老太太的骨密度值一模一样。
刘忠厚教授对28岁的小伙子讲,“您的骨骼可是大问题。可千万得重视骨骼健康了。骨头硬,寿命长。攒骨量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啊。”
刘教授话音未落,年长的男士赶紧报料,“他呀,就是运动太少了,每天窝在家里不出来,还经常熬夜。您看我,每天早睡早起,上班、下班至少得走一个小时。”“我这开网店的,可不就这样嘛!”年轻小伙子委屈地说,“从早上十点到晚上两点,我都得守着电脑,常常是一天就凑合吃一顿饭。我妈妈就有骨质疏松,前年摔个跟头,胳膊就骨折了。我妈妈一直提醒我要预防骨质疏松,我还以为她吓唬我呢,幸亏今天测了一下,以后真要注意了。”
刘忠厚教授又向记者介绍,西方人诊断标准T值-1至-2.5是骨量减少,T值-2.5以下为骨质疏松。中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2.0<骨密度T值<-1.0,可诊断为骨密度减少;骨密度T值≤-2.0,诊断为骨质疏松。而这位年轻的男士骨密度值这么低,以后发生骨疏松的危险性很高。及早发现,及时调整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骨密度筛查,是监测骨质疏松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恒天然安怡品牌总经理浦伟介绍:从2014年9月28日至2016年9月28日,恒天然将在全国近60个城市拉开一场“关爱骨骼健康,悦动越自由”的服务活动,为各大机构及各社区成员提供免费的骨密度检查服务,并提供现场保健和骨骼营养咨询。
三高人群是骨松重灾区
在现场测试者中,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士让人印象深刻。年纪不大的他,骨密度T值竟然已是-2.7,骨量流失30%以上。
“我知道我是有骨质疏松的,因为我有糖尿病。”这位男士倒很坦然,他知道自己的病情,只是想知道,像糖尿病导致的骨质疏松,在预防和治疗上有什么不同呢?
刘忠厚教授提出,研究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都会导致骨质疏松过早出现。这是因为,三高患者会导致全身的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如肾脏、血管病变,血管的病变会导致血管的管腔变细狭窄甚至堵塞,导致骨的血液供给减少,骨代谢减低,骨形成减少,同时也会影响体内激素的改变,如维生素D的活性,导致其减少,从而导致钙在体内的吸收与转化减少,在骨骼上的沉积少,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治疗,要把握三个原则,解决疼痛的问题、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折。不管哪种药物,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就是好药物。
但由三高等慢性疾病导致的骨质疏松,在预防方面,首先是先要控制好三高症状等原发疾病。
在用药方面,则会因病情而有所不同,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中国骨骼健康公益项目,通过年度“中国人群骨质状况调查”活动采集数据,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和科学分析,对中国人群的骨骼状况进行评估,编译和发布“中国人群骨骼健康状况绿皮书”。
安怡是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的奶粉品牌,是专门针对亚洲人的体质研发的帮助增强骨骼健康的营养乳品,其含有人体骨骼所需的营养物质,如钙、维生素D、锌、镁以及牛奶蛋白等帮助骨骼所需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促进骨骼健康。经临床验证安怡奶粉所含的骨骼营养素能够减少骨质流失。
钙奶同补可有效防骨松
孕、产妇生一次孩子,骨量流失约5%~8%,生的孩子越多,越容易骨质疏松。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位在美国留学的蒙古人,从国外打电话向刘忠厚教授请教,自己的母亲才48岁,这一两年就骨折了五次,这是怎么回事?刘教授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位母亲年轻时生活条件不怎么好,又接连生了五个孩子,这就是问题所在。
有的女性在哺乳后出现牙齿松动、腰背酸痛、足跟痛等“月子病”,哺乳期缺钙也是原因之一。在哺乳期间,母亲每天都会把定量的钙通过乳汁喂养给宝宝,满足其营养需要。如果此时母亲钙摄入量不足,就会动用自己骨骼中贮存的钙,维持母乳中钙的浓度,进而导致哺乳妈妈缺钙,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刘忠厚教授提醒,妊娠、哺乳期的妈妈最好能每天饮用牛奶300~400毫升,多食蛋、鱼、肉、豆类、菜花、紫菜等食物,加强促进钙的吸收。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
女性一旦进入更年期,就踏上骨质疏松的路了。刘忠厚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骨质疏松有两种,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在女性50岁左右绝经后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则是女性65岁以后,男性72岁以后出现。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女性骨骼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明显下降,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每年丢失2.1%~2.5%。尽管如此,但骨量流失较少的时候,自己很难发现。绝经后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如果骨密度偏低或者逐年骨密度明显减少,要适当补充钙剂。
在绝经最初3~5年内,要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每日摄取钙1200mg。含钙的最佳食物来源就是牛奶。其次,海带、深绿色蔬菜、豆类、虾皮等含钙量也很高。此外还应注意,骨骼组成基础是骨基质,骨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氨基酸及矿物质,若长期吃素,蛋白质摄入不足,骨基质减少,肌肉萎缩,也易发生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