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10月27日> 总第1165期 > 20 > 新闻内容
过过极简生活
健康时报记者黄夏歆 叶正兴 董 蕊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7日  查看次数:  

上接3版

  做菜时,她提倡简单的油煮法,就是把一碗水煮开,加入一汤匙油,然后把青菜放在里面快速煮熟,起锅时再稍微调味。同时,她也推崇蒸菜、清炖和凉拌等方法,而不提倡常用爆炒、煎炸的复杂做法。简单的烹调不仅人人能够操作,而且减少了油烟的危害和清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保护了食材的原有健康价值,减去了因高温而产生多种致癌物的烦恼。

  她经常以一碗用电饭锅预约煮好的八宝粥为主食,加上用电蒸锅蒸好的各种蔬菜,比如南瓜、胡萝卜、小白菜、茼蒿等,再加上少量减油烹调的鱼肉蛋类或豆制品。保持天然食材的口感,没有油炸油煎,没有烧烤爆炒,吃起来却足够饱足,又能保持充足的精力和体力。

  在范志红看来,简单的饮食,并不影响食物多样化,更不意味着饮食质量的下降。在很多时候,看似复杂丰富的食物,其实内容极为单调。精制面粉可以做成一万多种复杂的食物,但它的本质仍然是白面。猪肉可以做成各种精致的菜肴,但它的营养并未因此而改变。相比之下,一碗简单的八宝粥,却能提供更为丰富的B族维生素、钾、镁和膳食纤维,以及多种保健成分。简单烹调能让人更加重视食物的本味,从而寻求更加优质的食材。

  在当下,食物的功能有时被“异化”了,人们追求过度精致美味的食品,却忘记了吃食物首先是为了生存和健康。麻辣烧烤之类的浓烈也好,薯片饼干之类的美味也好,除了天然的食材,还要加进去太多的油、盐、糖和各种添加剂。过度的加工,过重的烹炸煎炒,会破坏食物中的许多营养素,过浓的味觉刺激还会扭曲人的食欲,使人们常常“饱而不知饱”,于是吃下过量的东西,导致营养不平衡和肥胖。

  简单不是无味,如范志红这般简化饮食之后,滋味一点没有减少——去掉了香精,略去了热油,所有的食材都以一种最本真的鲜美之味在我们的舌苔上舞动,渐渐地你会发现,杂粮香气浓郁,蔬菜清爽宜人,肉蛋鲜美可口。亲切的原味虽然不像香精那样逗弄味蕾,却会让身体感觉舒服爽泰。

  精简信息——收回你的注意力

  10月16日,中南大学软件学院的教室里,第一排座位上摆满了手机。为了治上课“低头族”,中南大学软件学院倡议学生先交手机再上课,此举得到众多师生的认可。被手机侵占生活的时代,靠这种强性措施收拢注意力,已经变得迫不得已。

  的确,信息沟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让大量的信息涌向我们,人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甚至被吞噬和控制。美国赫尔辛基科技机构(Helsinki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项研究指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有时频率更高达10分钟1次。

  国企公务员小姚是典型的手机控,每天忙于看八卦新闻、社会新闻,或者流连于各类APP中号称汲取精神食量。直到有一天,她的朋友突然问道,整天看这些娱乐八卦、社会新闻和你有关系吗?看半天得到了什么帮助?小姚怔住了,尴尬无语。

  的确,那些所谓的吸收信息丰富自我,不过是自我安慰,压根没带来多少养分和愉悦。于是,她开始改变,减少使用社交网络。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新闻,APP使用少而精,主要精力放在读书上。当信息来源变得简而精,小姚反而获益更多。

  其实,很多时候,看手机接受资讯这种消遣并非是重要的或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只是在下意识重复着这些活动。北京安定医院焦虑门诊的韩海英博士解释,当滑动手机、打开电视、浏览网站等变成了人们经常重复的一项活动,人在大脑中会建立一种循环,这些反复的行为就会变成一项人体自动化的行为,这会让人平时会无意识地去做这件事,而且有时会克制不住,行为被制止还会感到不安。

  如果大部分人能把他们昏昏沉沉地消磨在看电视、手机、上网的1/3时间抽出来的话,生活就会变得很轻盈!减少使用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定期远离互联网、手机,避免信息骚扰;取消微信中不常用的微信号等都是精简信息的好方法。

  如果你一开始难以远离,韩海英博士建议,可以先从小时段开始,养成1小时不刷屏、不上网的习惯,再慢慢远离这些信息海洋。实在不行,可以试试“以毒攻毒”的方法,比如用某些APP来限制玩手机的次数,当你设置了一小时不碰手机的目标时,不小心滑动了手机屏幕,该应用会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发表一些自嘲的话语,从而形成监督。

  简略欲望——用淡然的心与世界相处

  一位世界500强公司的中层领导,年富力强、前景光明,却跟谁都不争,相较同级的其他职工,那种“我要成功”的劲头少了很多。熟悉他的人却这样说:领导以前也很要强,干活拼命,但有段时间胃肠问题严重,被医生警告“再发展下去就是癌”。从那以后,这位领导就变了,该做的事做好,多余的事不强求,虽然职位不再快速上升,但身体没再出问题。

  上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记者身边,从医学的角度说,胃肠是情绪器官,情绪平和对胃肠系统自然有好处;从生活角度来说,less is more(少就是多),不合理的欲望少一点,幸福就多一点。

  曾看到一个故事,有人问米开朗基罗,他是如何雕刻出《大卫》的。他说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大卫》就诞生了。其实,人生也如此,只有不断剔除多余的部分,想要的部分才会慢慢显现。这多余的部分就是“过载”于自己的欲念。

  如何裁掉过多的欲念?空军总医院对外宣传中心主任许艾素,一位颇有积淀的医疗信息传播者有自己的感受:首先,要清晰把握人生的目标。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工作目标明确,就会有方向和信心;生活目标明确,幸福和快乐就能相伴。但是,欲望有时很聪明,它会暗示你,也会伪装成“目标”麻痹你,这是一个考验。因此,第二,需要拒绝欲念的诱惑。

  她讲述了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位在基层工作10年的骨干被抽调到单位机关工作,在很多人眼里,这位骨干在领导眼皮子底下工作,似乎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提升到更高的岗位上。但是,这位骨干没有这样做,因为对她而言,机关工作经验为零,要想迅速成为有用之才,就必须下苦功夫。她像刚入职的医学生一样,每天下班后抽出4、5个小时阅读各种文件,学习所有机关应该掌握的内容,还毫无怨言地义务为同事整理打印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认识机关管理内涵,还为同事之间愉快相处奠定了基础,可谓一举数得。她做这一切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当然,也成就了自己。一次偶然的机会,单位主管让她帮着打印材料,结果她不仅帮助打印材料,还修正并补充了很多关键内容。很快,不仅领导给予很高评价并委以重任,单位同事对她更是肯定有加。

  最后是要摒弃贪婪之心。贪婪好比女人面前的精美首饰、华美的服饰,很多唾手可得的东西,只在一念之间。因此,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一时之痒因贪婪而伸出不该伸出的手。有时“伸手要”和“不松手”是一样的,都是贪婪作祟,就看你怎样面对。

  听一位成功人士讲过“万时定律”,一个人,坚持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坚持1万小时,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得很完美,甚至成为专家。当你看到了最高点并想占据到那个位置时,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放松心情,继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简单而努力地向上攀登。

  所以,无论是简略欲望,还是精简生活,归根结底,极简生活所倡导的,并非是苦行僧样的节欲之旅,而是通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自己需求。把我们从各种压迫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生活。

  简单的智慧,其实也是生活的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