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10月13日> 总第1161期 > 07 > 新闻内容
抑郁症确诊不容易
财新传媒副主编 张 进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3日  查看次数: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人的血液中9种化学物质的增加与抑郁症相关。据此他们尝试设计一种血液检验方法,意在使抑郁症的诊断更加迅速和准确(如右图)。无论这个意图能否实现,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是他们期待的好消息,因为目前临床诊断抑郁症常常需数月的持续观察。

一次即确诊的病人

少之又少

  我曾有一个病友,他的病程长达7年,两次复发,两次自杀,受尽磨难。最初他只是失眠,觉得胸部有压迫感,医治两年不见效。后来又出现头疼和头晕症状,医生怀疑是冠心病或血脂问题,进行了血流变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大脑多普勒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胸椎颈椎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等,均正常。于是又去看中医、吃保健品、请大仙,百无一效。最后发展到长期睡眠混乱、频繁头痛,胃痛、胸痛、手脚麻木,全身都是病。整整折腾了4年半,直到侥幸碰到一位神经内科医生,确诊是抑郁症。对症治疗,30天后见效;继续治疗两年,逐渐康复。

  我也曾被误诊过,但比他幸运得多。患病前五个半月,我被当成单一抑郁症治疗,无效,且从中度发展到重度,最严重时几乎呈亚木僵状态。后来找到安定医院姜涛医生。他在第二次接诊时即确诊我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发作”,立刻大规模调整用药。换药19天后,药物起效,我霍然而愈。

  这几年来我和许多病友交流,发现大多数人都有过一次、甚至多次被误诊的经历。一次即确诊、一两个月内即治愈的病人,少之又少。

  2011中国“首届抗抑郁药物论坛”公布了一个数据:全国地市级以上非专科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抑郁症误诊率高达50%;即使在上海,综合医院的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21%。

关键症状

不能向医生隐瞒

  准确诊断是治疗和康复的前提,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合力。对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直面现实,对医生如实交待症状。

  有个朋友一次见到我向我诉说失眠、焦虑、没胃口,做事提不起精神。我说:“我看你是焦虑伴抑郁,去看看医生吧。”半年后再见她,骨瘦如柴,面色灰暗。这次她述说经常彻夜不眠,几乎吃不下饭,觉得乐趣全无。我警告她:“你现在是抑郁伴焦虑了。不要再耽搁,赶紧去看医生。”后来她去了医院。一走出医院就给我打电话,高兴地说:“医生说没事,不用吃药。”我也放了心。孰料隔了两三个月,又接到她电话,语调惊惶,语速迟缓,语多悲苦。我大惊,详细问过她,急了:“你现在应该到抑郁症中度了!上次医生为什么说你没事?他到底怎么说的?”她嗫嚅。我追问:“你怎么和医生说的?说了你有自杀意念吗?”她答:“没有。”我明白了:出于对精神疾病的抗拒心理,她向医生隐瞒或淡化了关键症状,造成误诊。

  与此迥异,是病人滔滔不绝,说得太多,掩盖了关键症状。我在看病时,深知时间的珍贵,事先是要做功课的。我会列一个书面提纲,先概述主要病情,只谈事实,不谈感想(医生没有时间和义务听病人诉苦);如果还有时间,再按照重要性次序抓紧提问,能问几个是几个。直到医生把病历塞到我手里做送客状,嘴里喊:“下一个。”这时我知道自己该闭嘴了。

  症状不典型最棘手

  典型的抑郁症,诊断难度不大。但很多抑郁症状是隐匿的,或者是不典型的,会和躯体性疾病混淆;在精神类疾病中,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有时候症状交叉,也容易混淆。

  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些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就诊时不语不答,显示社会退缩、意志衰退;如果再有妄想和幻觉等,医生就可能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据估计,约20%的抑郁症患者因伴随幻觉和妄想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更为复杂。它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它处于抑郁相时,和抑郁症几乎没有区别;假如其躁狂表征不明显,即呈“软双相”,被误诊为抑郁症更是常事。也有一部分双相病人,因其躁狂的表征,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曾有一位朋友经人介绍来找我。我问:“你是抑郁症?”他苦笑说:“更复杂。一位医生,还比较有名,诊断我是精神分裂症。”他告诉我,有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幻觉。走在大街上突然思维纷乱,许多无意义的联想,奔涌而来。比如在大街上,看到车水马龙,也会无限联想,感觉外界要加害于他,恐怖得从街上狂奔回家,几天不敢出门。

  我听了,又把他的全部情况仔细问了一遍,大胆说:“你不是精神分裂症。首先你的理智是健全的,对自己的状况有自知,而且积极求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大特点是不自知,不认为、不承认自己有病,更不会主动求助;其次你说的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不一样,只是思维奔逸,因为你还是有逻辑性的。”

  他问:“那我是什么病?”我说:“我判断是双相情感障碍同时合并了一些精神病性症状。不过我说的不算数,去看医生吧。”

  几天后,我带他去安定医院。他陈述病情时接诊的医生特意问了几个在我看来不相干的问题:“喝酒吗?喝什么酒?喝多少?上次什么时候喝的?喝成什么样子?”然后就埋头开药。我问:“大夫,他得的什么病?”医生抬起头回答:“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

  北京安定医院的姜涛大夫对我说:抑郁症、双相和精神分裂患者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及社会功能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抑郁症的病人更接近正常人,和他交流,能感受到他和正常人很接近,思路很清晰,他的痛苦体验也很高;双相情感障碍就有一些脱离主流的表现,会有一些精神病症状掺杂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上没有正常的思路,情感表达很糟糕,完全游离在一个正常人群之外。如果为精神疾病画一个谱系,那么抑郁症在最左边,精神分裂症在最右边,双相在中间。从左到右,越来越脱离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