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晕厥,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正常姿势而摔倒,一般能够很快恢复正常。 杜军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心血管学组组长,亚太地区小儿心脏病学会理事。
杜军保教授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晕厥门诊,创建了全国儿童晕厥诊治协作网落;在世界上首先开展了儿童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将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率提到了80%;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儿童晕厥》;研究成果核心内容不仅被纳入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儿童晕厥诊断指南”,也被编入“欧洲晕厥诊治指南(2009年版)”,在欧洲某些国家被列为儿科医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擅长:小儿心血管疾病、晕厥等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特需门诊),周四下午(专家门诊) “学校正升旗呢,可身边的同学居然身体很差,晕倒了。”
“正等地铁呢,说倒就倒了。”
很多孩子站了一会儿突然脸色发白、出虚汗,本来说是再坚持一会儿,结果倒地了,经过几十秒或一两分钟才清醒过来。
低血糖了吧?中暑了?其实,多数晕厥的孩子是患上了一种名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急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杜军保提醒,晕厥在中小学生中很常见,18岁前约有15%~25%的儿童至少会晕一次,如果是30人一个班级,算下来就会有5~8人出现过一次晕厥,有的人还会反复出现好几次,有些孩子都不能上学了,家长不放心,学校也担心出意外。
站一会躺一会就能诊断
咦,怎么还有孩子站着一动不动啊!刚进诊室就发现一个学龄孩子正立站在诊疗床旁,而这头,一名医生正在认真地记录着仪器上的数字。
“这是在给疑似晕厥的孩子做直立试验。”杜军保教授解释,先躺着测,再站着测,根据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变化情况帮助判断晕厥的基础疾病或病因。看起来很简单,能让一半左右不明原因晕厥的孩子都得到明确诊断。
“这是简易的初步检查,那更进一步的检查是什么样的?”
杜军保教授微笑着答道:“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就是让孩子站在直立倾斜床上,倾斜60度,在45分钟内监测心率、血压等。如果是阴性的,就再通过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来诊断。”
杜军保教授解释,目前按照他们团队提出的儿童晕厥分层诊断程序,先通过病史、体检、卧立位血压和心电图检查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判断是否需进一步检查。通过这样的诊断策略,儿童晕厥诊断率达到81.1%,患儿平均检查费用从原来的2058.9元降至645.6元,平均住院日从14天缩短为5天。
“晕血”或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见血就晕也可能是晕厥。”在杜军保教授的诊室,跟诊的一位医生介绍前不久一位初中生,起初就是晕血,后来检查出来也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原来这位小患者正参加夏令营,不小心被树枝刮破手,鲜血直流,同学老师围过来一看,小患者面色异常苍白、大汗,突然倒地,掐人中才苏醒。后来被送到北大医院儿科门诊,面色仍然很难看。据他自己说,这是第四次了,见血就晕。可经医生检查,这不是简单的晕血,而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后来经自主神经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不晕血了。
“就诊的晕厥患儿60%~80%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杜军保教授解释说,看到血液、疼痛、所处的环境闷热等,运动时或紧张等都可诱发晕厥,最常见诱因是持久站立。要问及原因,起初是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下降,但由于患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高,在减压反射的加压效应过程中所引起心室收缩过度强烈,造成“空排效应”,反馈抑制交感神经,从而外周血管扩张,心脏抑制,血压下降、脑血流减少而发生晕厥。
“接近晕厥”了要平卧
杜教授刚送走一家人,只见一位打扮精致,四十岁左右的女性闯进诊室。“杜教授您快去看看,我孩子又犯晕了,刚到门诊门口就躺在就近诊室的诊疗床上了。”杜军保教授赶忙拿起听诊器朝着病人跑去,只见诊疗床上一位十二三岁的男生刚刚苏醒。
杜军保教授仔细做了检查和判断,向医护人员嘱咐了几句后才返回门诊。
“我们把即将出现晕厥时的一种状态称为接近晕厥,患儿会觉得头昏、目眩,有的还会胸闷、喘不上来气、头痛,”杜军保教授介绍,当有晕厥先兆出现时可尝试坐下或身体平卧,待眼前发黑、头痛头晕消失后,尝试喝一点水。一般休息半小时就能好转。此时可能还会觉得乏力,但不必太担心。
“持久站立最易诱发晕厥,学龄儿童或青少年在升旗、排队站立等情况下,如果自己曾经发生过晕厥,要提前跟老师说,适时休息。” 杜军保教授提醒道。
口味稍重点,水多喝些
“平时爱喝水吗?”“爱吃咸的吗?”在杜军保教授的晕厥门诊,记者发现,每一位新来的小患者,都会被要求回答这个问题。
记者心中正疑惑着“是不是得多喝水,少吃咸的呀?”杜军保教授却说,应该多喝水,但饮食却也不能一味地清淡。
原来,杜军保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做的一项研究发现,晕厥儿童尿里的钠盐含量相对较低,“我们在临床问诊中发现,晕厥儿童大多口味清淡,盐分摄入相对较少。还有,我们研究也发现,水分摄入不足也是晕厥发生的重要原因。” 杜军保教授建议,晕厥儿童要稍微增加盐分摄入,同时,每天摄入至少2000ml以上的水分,现在天气热,尤其要多喝水。
另外晕厥的孩子要避免患上感冒、腹泻等感染性疾病。而饥饿也是诱因之一,一定要注意早餐的营养搭配。且低血糖和晕厥发作有时是协同作用的。
那些晕厥很奇特
北大医院儿科 蔺 婧
吞咽性晕厥:看到食物都倒
吞咽性晕厥(swallow syncope)在儿童中并不常见,一般与食管、咽周损伤或舌咽神经麻痹有关。常常是患儿在吞咽时,或吞咽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后,甚至在看到食物时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这个病,不能自然缓解,但可以应用抑制副交感神经的药物治疗,或采用外科选择性切除心脏迷走神经,或置入永久性起搏器来治疗。
排尿性晕厥:半夜倒在厕所里
男孩排尿性晕厥(micturition syncope)多见,青少年和老年人都可发病。晕厥一般发生在晚上或睡醒后排尿时,患儿通常在完成排尿后即刻出现晕厥,而很少有晕厥先兆,也很少出现反复发作。由于这种晕厥很少反复发作,一般也就不需特殊治疗。
咳嗽性晕厥:咳嗽一声也晕倒
咳嗽时出现头晕、头昏及晕厥发作称为咳嗽性晕厥(cough syncope)。咳嗽性晕厥常见于慢性肺病的中年人,但也可见于哮喘或喘息患儿。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突然增高的胸膜腔压力和颅内压力引起的脑脊液压力增高,从而导致脑血流减少,反射性外周血管扩张。
梳头性晕厥:梳头都能晕厥
患儿常常在梳头、 刷牙或吹干头发时发生晕厥,称为梳头性晕厥(“hair-grooming” syncope),常发生于女性。其发生机制与典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不同,包括对头皮的刺激引起三叉神经兴奋,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受压,低头或仰头时基底动脉血流受阻。该病往往发生在洗温水澡后,此时外周血管已经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