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7月31日> 总第1142期 > 13 > 新闻内容
体质食养:记住密码就不难
董 蕊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31日  查看次数:  

  平和质:正本固元

  虽说平和质属九种体质中的健康体质,但由于环境、生活、自然衰老等多重影响,也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应正本固元。

  在日常生活中,平和质的人可适当选择益肾固精的覆盆子、滋补肝肾的枸杞子、补气养阴的黄精和补益气血的红枣,行气和血;同时还可加入活血化瘀的桃仁、理气调中的陈皮和健脾渗湿的薏苡仁,防止滋补过度而生内热,达到正本固元、平衡阴阳的作用。除食养之外,平和质人群应尽量保持规律作息、劳逸结合。

  气虚质:益气健脾

  动不动就气喘吁吁,爱出虚汗,容易累,说话声音小,不愿冒险,这是气虚质人群的典型特征。这类人群需要补中益气、健脾培元。

  大家都知道人参大补元气、补脾养肺,而我们常见的山药也可以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加上滋肾润脾、补气养阴的黄精和宣肺利气的桔梗,就能起到温补肺、脾、胃、肾之气的作用,非常适宜气虚质人群食用。

  气虚质的人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乐观性格;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忌高负荷或出大汗的运动。

  阳虚质:温阳祛寒

  阳虚质的人阳气不足,这类人通常肌肉不结实,手脚凉,怕冷喜热食,需要温阳祛寒,保养阳气。

  这类人得养护好肾和脾——肾为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补肾阳有北虫草(蛹虫草),能补益先天;干姜则可健运脾阳、补益后天,加些覆盆子、枸杞子、肉桂,就能起到阴阳兼顾,肝、脾、肾同补的作用。

  阳虚质人群要善于调节情绪,平时多听激扬、豪迈的音乐;运动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

  阴虚质:滋阴润燥

  阴虚质人常感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不耐暑热;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性情急躁,这类人应注重养阴润燥。

  阴虚质的人可试试黄精、桑葚、玉竹、莲子几种食材。黄精能补益脾肺,桑葚生津润肠、凉血退热,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莲子能清心补脾,养心安神。这些食材合用能起到养阴、润燥、凉血的效果。

  阴虚质的人居室环境宜安静,注意防晒和保水保湿;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与人为善;运动可以选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动静结合、节奏柔缓的项目。

  痰湿质:化痰利湿

  痰湿质人群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汗多且黏腻;常感肢体酸困沉重;脸上油腻,口中黏腻,嗓子有痰,舌苔较厚,应注重化痰祛湿。

  薏苡仁健脾益胃,能补肺清热、祛风渗湿;要是再加上利水渗湿的茯苓、健脾开胃的山楂,以及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莱菔子、清暑化湿的荷叶,能够很好地化痰祛湿,调理痰湿质。

  痰湿质人群宜居住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常晒太阳;避免受寒淋雨,湿邪侵袭;节制大喜大悲;运动也要坚持循序渐进。

  湿热质:清热化湿

  湿热质人群的身体中除了有湿气还有热,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成热。对于湿热质人群来说,调理的重点是清热祛湿。

  这就需要选用一些清热解毒、利气化湿的食材。蒲公英、槐米、苦杏仁、淡竹叶等均在此列,还有很多人常吃的魔芋,也能行淤散积。湿热质人群的生活起居建议与痰湿质类似,都要保持环境干燥、情绪阳光。

  血瘀质:活血化瘀

  血瘀质人群面色偏黯,唇色偏黯,舌下瘀紫;皮肤粗糙,有时出现瘀青;有的牙龈易出血,易烦躁、健忘。主要是血液运行不畅而内有瘀阻。

  有瘀滞就要有疏通。活血化瘀的桃仁、行气散淤的山楂、化瘀消积的鸡内金都是非常适合血瘀质食用的食材,还有黑蒜,也能化瘀通窍。

  血瘀质的人要早睡早起、多锻炼,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可做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

  气郁质:疏肝解郁

  气郁质人群体形偏瘦,闷闷不乐,多愁善感,有的常感两肋部胀痛或者胸闷,也容易失眠。

  建议用佛手、橘皮、紫苏、薄荷、玫瑰花、代代花等进行食养。佛手能疏肝解郁、理气和中,橘皮可理气健脾,加上理气宽中的紫苏,疏肝清郁的薄荷,消食化痰的代代花,活血止痛的玫瑰花等,在调畅气机的同时令人感觉清香愉悦。气郁质的人应多进行户外活动,结交知心朋友,有意识地培养开朗性格。

  特禀质:祛风固表

  特禀质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通过后天的精心调理,过敏体质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要调理过敏体质,最重要的是养血祛风。

  活血化瘀的桃仁、代代花与疏风止痒、疏散外邪的桑叶、紫苏叶,再配以补气、养血的红枣和抑制机体过敏反应的乌梅、水苏糖,就能达到不错的养血祛风效果。

  特禀质的人要保持居室清洁,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春天尽量减少野外活动;还要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版撰文 董 蕊

  下周四,新时代继续与您相约,敬请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