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7月28日> 总第1141期 > 19 > 新闻内容
拔牙就是一次手术
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李维志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8日  查看次数:  

  很多人觉得拔牙是个很稀松平常的事儿,无非就是疼得厉害与不厉害的区别。事实上,还真不是这样。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拔牙就存在一定风险。

  初夏那天,上午9点半左右,我照例配合李英文大夫(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治医师)在五层外科门诊一诊室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拔牙。

  突然,诊室的门被推开,一个小伙子大喊,“大夫,快看我妈怎么了!”

  我抬头一看,正是十几分钟前刚接受了心电监护拔牙术患者的家属,我和李大夫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随家属来到诊室外。只见患者仰靠在候诊椅上,神志恍惚,面色苍白,脸部肌肉在抽动。

  我心想:不好!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初步判断,患者可能由于拔牙手术的刺激导致心脏出现了问题,造成了短暂的脑循环障碍,因为缺氧导致面部肌肉抽搐。

  我们立即让患者平卧在候诊椅上,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按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护士们迅速推来了抢救车、氧气瓶、心电监护仪、输液架、心电图机、屏风等抢救设备,临时的抢救室就地建立了。

  开放静脉通道,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测血压、血氧、做心电图。当时患者血压显示90/60mmHg,心率104次/分。心律稍不齐,血氧92%。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表现。经过及时抢救,病人的神志、血压、心率、血氧等均恢复正常。

  待病情完全平稳后,患者回忆:“拔牙后在候诊椅上休息时,突然出现心前区不好受,闷痛感,随之全身无力,靠在候诊椅上就不知怎么回事了。”

  事后总结,此病人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此次心绞痛发作判断明确,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

  所以,在考虑拔牙时,患者一定要将近期的身体情况和用药情况告知医生,以便在选择麻醉药物、拔牙数量、顺序及次数上做出选择。如果您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能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停药2~3天。如果在拔牙前身体出现不适,就需暂缓拔牙。

  有一些患者,由于拔牙心切,对医生隐瞒病史或用药情况,这样很危险。在老百姓看来简单的拔牙,其实也是一次外科手术,其对身体的创伤也不可忽视。

  拔牙术后可能出现局部出血、渗血、肿痛、血压波动变化、低血糖症状、短暂性的血管神经反射性晕厥,及在原有慢性心脏病基础上导致心绞痛发作等,所以,有慢性基础病的人或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在心电监护拔牙术前,应按时服用常规药,术前晚上休息好,来院前适量吃好早餐,消除紧张恐惧情绪。拔牙术完毕后,要在家属的陪伴下在诊室外休息片刻,无明显不适再离院。

  为什么要心电监护下拔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拔牙时或多或少的紧张情绪、手术刺激、疼痛等,都可能引发血管意外,甚至导致生命危险。所以面对这类患者,医生就会推荐其在心电监护下拔牙。

  心电监护拔牙需心脏内科医师或麻醉医师的监督指导及心脏监护仪器的监护,主要监护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血氧等,以确保患者安全。

  心梗发作半年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频繁发作,风湿型心脏病活动期,心脏瓣膜修复术后安装起搏器未满半年,冠脉支架术后不满一年,或持续性高血压,心动过速等,近期内都不应考虑拔牙。摘自7月16日《北京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