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胡盛寿,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院士
王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传统开胸换瓣手术创伤太大,很多患者因高龄、心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等情况无法耐受手术或因恐惧只能放弃外科治疗。目前,治疗这一类疾病有了新办法——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
近日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及心血管外科王巍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用这种新技术为两位75岁以上高龄、患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这种介入瓣膜的设计实现了两大创新:一是攻克了传统TAVI手术无法运用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世界难题。二是完全采用自主创新研发的国产经心尖主动脉瓣膜植入系统(J·ValveTM)治疗主动脉瓣疾病。
胡盛寿院长介绍,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占3%,80岁以上高龄人群中约占5%。严重主动脉瓣病变最终将导致心衰。出现症状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只有2~3年,而且随时可能猝死。
此次胡盛寿院士和他的团队研发的经心尖入路的TAVI技术,只需要在患者左前胸切开3~5cm左右的小口,再经心尖处的小孔就可将人工主动脉瓣植入人体内了。这种新技术与之前的股动脉入路相比,减少了外周血管并发症,显著降低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时不受亚洲人股动脉直径较细的限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植入更大型号、更合适的瓣膜。
最重要的是,这一新技术攻克了传统TAVI无法运用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世界难题,使这类患者也可以得到治疗了。
同时,胡盛寿院长及王巍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还研发出了一种新的国产瓣膜植入系统,这将会使人工瓣膜费用大大降低。“一个国外的人工瓣膜需要三四十万,而我们研发的这个新瓣膜据业内人士初步估算,会比国外的生物瓣膜费用低40%~60%,并且在体内的开放更加自如,也更耐用。”胡盛寿院长介绍。
王巍教授介绍,由于国产瓣膜现在还未上市,现在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就诊的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如果通过筛查符合条件,将有机会率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