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内心的宁静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而这种宁静很难达至,即使是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或是到了人迹罕至的荒野,如果你胸中还跳动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那么依旧会心神不宁、心劳神疲。
这一点上,健康时报给了我们不少提醒,比如《我们需要健康的休息观》(2014年2月10日健康时报头版)、《莫言:生活还是慢着点》(2012年10月18日健康时报2版)等,对忙碌的人们都是一种启发。关于保持内心宁静,我有几个感受分享:
立即行动。很多时候,心里感觉不安、焦躁,是因为心里装了太多的想法和计划。想看看父母,想读一本书,想去西藏……迟迟未见行动的想法让你焦躁不安,如果立即行动,这种焦躁就会迅速缓解甚至消失。
与书为友。内心不宁静,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心中没有定见,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你成天在QQ上闲聊或者在微博上@这个@那个,但说的话却没有任何意义——不解决任何问题,又浪费了时间,徒留悔恨与不安。找个“冷静可靠的朋友”(雨果名言)吧!那就是书本。它会让你变成仁者智者勇者,让你逐渐不忧不惑不惧。
停止自责。生活工作的压力已经很大,领导、主管、上级、老婆或老公的求全责备或许更加让你痛不欲生,内心饱受折磨。一些事情,即使真的是你的错误,也不要太过自责。要记住“尽人事,听天命”,“为事在人,成事在天”。
时常静思。我们的老祖宗告诉我们要“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此处的“过”可以做另外一种解释,即静思自己的“过往”,而不是紧盯自己的“过错”。要从自己的“过往”中找寻成就感,常常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干了什么,日子是怎么过去的,收获了哪些东西……这样就不会常常发出“好像一天什么都没干啊!”之类的感慨。
懂得分享。有时内心不宁静,是感觉有太多东西没有释放、没有表达、没有显露、没有使用。因此,要懂得与人分享,分享你的经验、你的智慧、你的体会、你的金钱,充分展示你的才华、你的财富、你的慷慨和大方。当他人向你求助、求教的时候,不要吝惜。不要觉得自己吃亏了,再好的东西,没有被使用、利用好,也实现不了它的价值。而且当你分享的时候,也是收获内心的丰满与宁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