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3月27日> 总第1108期 > 06 > 新闻内容
“垃圾食品”的几个秘密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 潘 慧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7日  查看次数:  

  吃“垃圾食品”也会上瘾 常吃“垃圾食品”会对健康带来很多危害,可为什么明明知道“垃圾食品”危害多多,很多人还是对它欲罢不能呢?是不是常吃“垃圾食品”也会有成瘾性?

  并不排除这个可能。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发现,实验鼠常吃香肠、熏肉、乳酪蛋糕等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后,大脑内部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类似于动物吸食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成瘾症实验室研究也发现,不断堆积的脂肪中的一些物质也会改变大脑的奖赏阈限,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只有吃得更多,才能获得满足感。

  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饮食方式” 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饮食方式”。比如,巧克力是一种补充能量很好的食物,在运动时带上一些巧克力可以快速补充能量,但如果平时无节制地吃,也会变成容易让人发胖的“垃圾食品”。

  一点“垃圾食品”都不吃不太现实,要防止“垃圾食品”对健康产生危害,关键是要学会识别“垃圾食品”,建立起健康、平衡的饮食习惯。

  孩子爱吃“垃圾食品”,也是大人的错 孩子爱吃“垃圾食品”,很多情况是父母造成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饮食偏好和进餐模式在儿童阶段就已经形成,将会对人的一生造成重要影响。

  比如,不少年轻父母会用形状和味道都颇具诱惑的“垃圾食品”来帮助宝宝完成断奶过程,却不知道这可能从小就培养了宝宝对“垃圾食品”的饮食偏好。还有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喜欢,不对孩子选择“垃圾食品”进行限制;或父母认为偶尔吃吃无妨,但是孩子自己是不知道节制的,“偶尔”一不小心就成了“经常”。

  更糟糕的是,许多父母经常会不自觉地把“垃圾食品”作为对孩子的奖赏,这会对孩子产生鼓励吃这类食物的心理暗示。此外,许多家长自己也是“垃圾食品”的爱好者,给孩子做了不良示范。

  不只“洋快餐”是“垃圾食品” 说起“垃圾食品”,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炸鸡、汉堡等“洋快餐”。但“垃圾食品”可远远不只这些。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油炸食品、腌制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烧烤食品外,还有大家也许没想到的加工肉食品、饼干(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罐头食品等,但这基本都是以西方饮食习惯的食物为主,而像油条、煎包这些传统的中式食物中,也有不少是“垃圾食品”呢!而这也恰好是很多国人的误区,认为“洋快餐”是“垃圾食品”,而中式快餐则不是。IC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