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3月24日> 总第1107期 > 24 > 新闻内容
孝敬老人重在细节
健康时报记者 韦川南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查看次数: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公式:以父母再活30年为例,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大概只有24小时,30年总共720小时,也就是说即便给你30年,陪父母的时间也只有1个月!

  这个计算结果相信让很多人心里都着实揪了一下,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近日举办的“孝行中国”孝文化传承公益工程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建议,对于一天天老去的父母,我们要做的不仅是陪伴,还要将孝融入到生活每个细节中,做好尊老、养老、爱老。

  尊老:

  要给老人尊严感

  “我刚参加工作时,第一个月工资45块钱,我拿出来15块钱给家里寄了回去。结果家里马上来信说,以后不要再寄钱了,你好好工作生活我们就很满足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杨正泉说起自己对父母的孝心,最大体会是老人的尊严不是要给老人多少钱,让他们享受多么高档的物质生活,老人的尊严其实很简单。

  杨正泉说,进门主动跟老人打个招呼、吃饭时给老人夹点他们爱吃的;老人外出回来,帮忙接过来手里的东西;老人生日时,给他们一句主动问候,准备一件小礼物,只要做好这些小事,老人就会很满足,很有尊严感。

  给老人尊严感是尽孝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恰恰是年轻人忽视的。比如,老人在家做好饭,却被挑剔不好吃;周末在家睡懒觉,老人几次叫都不起床等,这些看似是小事却让老人很伤心。

  “这并不是在埋怨年轻人,只是因为年轻人和老人的经历、价值观、思维方式不一样。”杨正泉解释说。所以,要孝顺先要从尊重老人开始。

  养老:

  从单个家庭走向社区

  在哪养老、怎么养老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老人养老问题解决不好自然也不能算是孝。

  目前,养老模式主要有政府养老、社会养老、企业养老、居家养老。其中,居家养老占主导地位,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在家养老,大部分年轻人也会觉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种不孝的行为。

  可是居家养老虽占主导地位,却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老人的孤独、突发疾病无法及时发现等。为此,杨正泉认为应将社区养老代替居家养老,政府建立统一的养老社区,让社区帮忙定期看护老人。

  这样不仅能解决老人的孤独问题,还可解决老人独自在家的安全问题和疾病管理问题,子女也能更安心去工作。

  爱老:

  回家看看时常惦念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学栋说,爱老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包含对长者谦卑,对老者生活习惯兼容。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一些观点、习惯或许不合时宜,但晚辈尽量不要与老人当面冲突,这样容易对老人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其实,老人的唠叨往往来自对孤独的恐惧,才会反复叮嘱,儿女应理解。爱老还要长存惦念之情。在方便时,常回家看看,常问候老人,一个电话、一条短信,让孝化作持续惦念,温暖长辈之心。

  孝文化传承公益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中国孝文化全国巡回宣传演讲。

  2.中国孝文化图书、影视作品出版发行,让孝文化成为文化市场主流。

  3.每年举办中国孝子和中国孝心企业评选及颁奖活动,树立学习榜样。

  4.建立孝行中国助老服务呼叫信息平台(12581)。由助老服务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及孤寡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帮助。

  5.全国有助老志愿者的地方,空巢老人及孤寡老人能得到志愿者服务。

  6.对患有老年慢性病的患者及失能老人,组织专家及爱心企业提供治疗及康复指导。

  7.鼓励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组织社区低龄老人帮助服务高龄老人,利用基金会力量给低龄老人志愿者一定经济补助。

  8.招募20万家企业单位组成助老服务志愿者服务团队,号召企业职工及志愿者每月不少于两个小时志愿服务。

  9.在地级市设孝行中国志愿者办公室,每个县级市设有志愿者服务团队。

  10.对参与助老服务的志愿者,将其服务时间记录,并累计给予公益养老积分。

  11.注册成立孝行中国助老服务办公室,注册成立中国孝文化传承基金会。

 

  “孝行中国”

  孝文化传承公益工程发布会举行

  日前,“孝行中国”孝文化传承公益工程组委会承办的“孝行中国”孝文化传承公益工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右一)、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杨正泉(左一)为组委会揭牌。“孝行中国”孝文化传承公益工程由健康时报社、中国文化报等单位联合主办。

  “孝行中国”孝文化传承公益工程组委会执行主席贾宏雄:

  孝是道德的底线

  如今,人们的经济意识大大增强,相比之下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对企业来说,必须有一条鲜明的道德底线,这条底线就是孝。孝文化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其家庭成员的整体幸福感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陶茂萱:

  孝要从孩子抓起

  爱老要从小做起,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孝非常重要,父母和老师要为孩子树立孝的榜样,让他们从小养成孝的精神,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孝的风气。它还是民族道德的风尚,是对人、对事、对物进行判断并采取行动的道德标准。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学栋:

  孝可以串起亲情

  “孝行中国”活动,并不是要人人都成为道德楷模。孝的典范,其目的是希望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们,传承中国民族孝的美德,孝是一根红线,可以串起亲情。孝是中国数千年得以延绵不断的善根。

  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宁怀远:

  尽孝是每个人责任

  小孝可以齐家、中孝可以治己、大孝可以合天下,尽孝道是每个人责任和使命。大家都知道“1”代表着健康,如果“1”没有了,后面有多少个零都没用,可这个“1”从哪来?“1”就是生命,它来自我们父母,对家人尽孝是做人最起码要求。

  白轶南、韦川南/文字整理 牛宏超/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