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包装何时能“瘦身”
山东省淄博市单先生:我患有多种慢性病,需常年服药,无意间发现身边不少药品都存在涉嫌过度包装的现象。比如,内蒙古库伦蒙药厂生产的“阿拉坦五味丸”,包装盒为15.3cm×11cm×2.5cm,体积达到420.75cm3。可是盒内只装有体积为84cm3铝塑装的药2板,总共仅有60粒黄豆大的药丸。经计算,空隙率达到80%。
另外山西省临汾健民制药厂生产的“胃友新片”包装更让人费解。拆开这个体积(554cm3)看起来颇大外包装盒,里面竟是2个和外包装图案完全一模一样的小盒装。再次拆开后,每盒里有体积为21.56 cm3铝塑装2板,我计算发现其空隙率竟达84%。而且既然药品已用小盒独立包装,为什么还要用1个大盒子再包裹一层呢?
其实无论包装盒的大小如何,用药时都会被患者扔掉,如此做大包装,不仅给人一种上当的感觉,还浪费空间、消耗材料。这些药盒何时才能“瘦身”呢?
健康时报调查组记者胡媛:健康时报曾有过相关报道,详情见2009年5月28日3版《药品包装过度已成风 》和 2010年4月22日24版《“协达利”药盒增两倍 》两篇文章。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介绍,药品过度包装问题的确愈演愈烈,上述两种药品是涉嫌过度包装,许多药企故意把药品盒子做大,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造成一种量多的错觉,来提高销量。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营销手段。不过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药品的过度包装法规或标准,立法限制上至今依然是个空白。
2010年4月1日,国家首个强制性包装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正式实施,但药品包装并未包含在内。目前仅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草案)》中,对药品包装有过要求:一是药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55%;二是药品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三是药品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可惜6年过去了,该草案仍未被实行。
建议消费者在自行购买非处方药品时,不要简单比较外包装大小,可仔细查看包装和规格说明来辨别。
桑枝颗粒仍在违规卖药
河北秦皇岛读者李女士:母亲是一名80多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近她总感觉头昏、心慌、冒虚汗、全身无力,我怀疑是低血糖,仔细一问她才说了实话。
原来,去年年底她接到推销一种名为“桑枝颗粒”药物的电话,后又寄来一本书。书中介绍:“‘桑枝颗粒’能修复胰岛β细胞,一般服用18天左右血糖恢复正常。既能平稳降血糖,又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还记录了不少患者使用后康复的情况。
老人看完书后颇为心动,购买一个疗程使用并停掉了原来的药物,这才出现前面的症状。记得此前贵报也报道这家企业广告违规行为,如今其仍然在做虚假广告,还对像我母亲这样轻信谎言而试用的患者身体造成了危害,实在是太可恶了!
健康时报调查组记者叶正兴:本报2010年3月18日24版曾刊发《桑枝颗粒违规做广告》,对青岛正大海尔制药公司生产的桑枝颗粒违规在电台做虚假宣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报道刊发后,湖北、甘肃、内蒙古、辽宁、江苏等多地食药监部门都对其虚假广告严重违法宣传进行了查处通告,原因包括:不科学地表示功效断言或者保证、处方药禁止在大众媒体发布、含有治愈率等综合评价的内容。没想到最近,桑枝颗粒又开始通过电话赠书的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全球范围内,现阶段还没有彻底治愈糖尿病的办法。只能做到有效控制血糖。”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林兰曾表示,如果是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是长期服用西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突然停服西药,会引起血糖波动升高,即使要用别的药物替代,也要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