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3月06日> 总第1102期 > 15 > 新闻内容
做一个尊重疾病的人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潘 慧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查看次数: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过,他的职业是生病,写作才是业余。他认为“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种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当疾病已经降临你的身上,你欢喜或者悲伤,疾病就在那里,何不心平气和的与疾病共处呢?

  正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怕冷你就戴帽、围巾,多加些衣服,坚持适度锻炼;喜欢蛋白质和碘丰富的食物,你就多吃些鱼、海带等;需长期服药替代,你就坚持不忘地准时将药送到。疾病在得到你的“尊重”之后,自然也不会来找你麻烦,你们自然也就相安无事。

  治病讲究分寸,别一味 “追杀” 不得不先说明一下“症状”和“体征”。症状是病人对不良感受的主诉,它不同于体征,体征是医生通过各项检查得到的与疾病有关的阴性或阳性客观发现,而病人常以自己的症状来判断疾病是否已愈。

  一些人因自身症状的减轻或消失而不重视疾病,最后失去治疗的最好时机或导致复发。而另一些人因自感躯体或器官的不适,坚信自己“有病”或“病没断根”而反复求医以至于越治越病。在医生看来,疾病之“根”只是相对性的概念,“斩草除根”并不绝对。

  小小的感冒不吃药都能好,但无法保证你这辈子不再感冒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更是获得了人体“终生居住权”。治疗疾病还得讲究分寸,不能一味对疾病“追杀”而不顾身体的承受能力,拔一根毛发还能使人疼上一阵子,何况是将疾病连根拔起?

  没病追求完美,太激进适得其反 一个盛水用的木桶,假设它的漏洞在底部,固然需要修补;然而破口若在常用水位之上,为了完美去修补木桶,只会让修补用的铆钉以及修补过程中的敲敲打打对木桶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矮小门诊中经常会有“嫌个矮”的主诉,其实他们的身高已经是平均水平了,但是为了跳舞或其他原因而想长得更高。最终我们的矮小门诊变成了“增高美容门诊”!

  就如我们医生治疗疾病,“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抚慰”,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们通过医学干预,更不能只是把患者看作是个单纯的自然物件,比如水桶,为了让其完美而倾尽所能去敲打,而是要把患者放在社会中来看待,有些所谓的缺陷对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无大碍,与其花大心思去弥补它、治疗它,不如将时间精力用在学习如何正确养生和保健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