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3月06日> 总第1102期 > 21 > 新闻内容
不少年轻人的耳朵变老了
健康时报记者 杜文明 文 雯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查看次数:  

  ■新闻背景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中有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

  ■受访专家

  龚树生,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首席专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张道行,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1 有一些声音是属于高频的,如4、9、10,如果生活中这几个声音老听不清楚或是弄混,最好去医院做一下听力检查。

  2 人类能听到的最轻微的声音是0分贝,差不多是用手指头搓动两三根头发丝的声音。小学生写作文时形容安静常常会用“一根针落地的声音也能听见”,这根针落地的声音大约是5分贝。晚上闭着眼准备睡觉时往往会听到手表“咔咔咔”有节奏的走动声,这大约是5~10分贝。

  3 龚树生曾经接诊过一个高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大,睡觉前习惯戴着耳机听英语,循环播放了一夜,第二天起床耳朵就听不见了。

  4 当人们的听力受到损伤后,治疗时间越早,恢复效果越好,而超过3个月后,就很难说了。超过半年,基本上就毫无恢复的希望了。

  5 听不见会造成心理问题,同时,情绪对听力也有很大影响。气不但伤肝,还会伤耳,有的患者因为夫妻之间吵了一架,就突然发现耳朵听不见了,因此,保持心情愉悦也很重要。

  6 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呈弱酸性,本身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而且能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我们外耳道的皮肤非常脆弱,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经常掏耳朵、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可能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甚至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7 耳朵也很怕生气,想让耳朵保持年轻,人们最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张道行解释说,当人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者生气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容易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8 龚树生介绍了一套耳朵保健操,一共五个步骤,概括说来就是:摩耳廓、拉耳垂、拔双耳、拨天鼓、摩全耳。每天坚持做,对耳朵很好。

  9 尽量不用或少用耳机,如果一定要用的话,耳机也买质量好的。还要记住一个60-60原则,即在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建议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将音量调至更低,只要保证能听清楚即可。

  10 耳道和中耳的疾病应该及早治疗,张道行在临床中就遇到多起因为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而导致听力丧失的病例,最严重的甚至引起了脑内的感染,形成了脑炎,最后使得呼吸和心跳中枢损伤以至于死亡。

  头痛、牙痛会让人不适,甚至难以忍受,但如果听力下降了,你会觉得它是个大问题吗?

  在爱耳日这天,记者用一款“测试耳朵年龄”的手机应用软件,对10位同事(25岁~35岁)进行了简单的测试,结果平均30岁不到的年纪,耳朵的“年龄”却普遍都超过了40岁,有的甚至超过了50岁,仅有一人勉强过关。

  在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友谊医院,记者很惊讶地看到,听力下降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甚至已经成为听力障碍患者的主力人群。

  很多年轻人听力下降,高频听力损失最严重

  “很多年轻人因为轻微噪声性听力损伤而导致听力下降,这在门诊中太常见了!”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首席专家龚树生感受很深。

  一项于对近四千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耳机使用率达99.8%,其中有噪声性听力损伤者高达28%。而美国普渡大学在201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年轻人群中,有着轻微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数正逐年上升,近十年时间里增长了1/3。

  在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科的门诊中,张道行主任发现,与70年代或者更早出生的人的听力水平相比,80年代后出生的人们平均听力下降严重,尤其是喜欢用耳机听歌的年轻人,而这部分人最大的还不超过35岁。这部分人中,高频水平听力的损失最严重,因为主管高频的毛细胞容易受到伤害,而罪魁祸首就是噪声污染。

  高频水平听力损失严重,最麻烦的就是不易被发现。一般来说,人类耳朵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4000Hz以上的频率被称为高频。人与人正常交流,只要耳蜗的500Hz到3000Hz的频率听觉功能正常就行了,所以当高频听力受到损伤,人们往往完全没意识。

  人的听力下降都是从高频水平听力向低频水平听力开始扩展的。如果高频水平听力损失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噪声污染仍然存在的话,其他频段的水平听力就会出问题,慢慢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

  怎么才能判断自己的高频水平听力正常还是不正常呢?这就需要去医院听力中心或者耳鼻喉科去接受专业的听力测试了。

  但也有一些小征兆可能提示我们的高频水平听力出问题了。

  张道行主任介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些声音是属于高频的,如“4、9、10”,如果生活中这几个声音老听不清楚或是弄混,最好去医院做一下专业听力检查。下转21版

  《美国医学会期刊》杂志2010年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提出,如果高频水平听力损失,可能会影响人们学习英语。这项研究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夏哥洛兹基博士领衔。研究人员说,这些轻度听力损失者能听清楚英语里所有的母音发音,但可能听不清T、K和S等一些子音的声音。

  70分贝很安全,85分贝是道坎儿,地铁里听音乐、打手机很伤耳朵

  人类能听到的最轻微的声音是0分贝,差不多是用手指头搓动两三根头发丝的声音。小学生写作文时形容安静常常会用“一根针落地的声音也能听见”,这根针落地的声音大约是5分贝。晚上闭着眼准备睡觉时往往会听到手表“咔咔咔”有节奏的走动声,这大约是5~10分贝。这0~10分贝是正常人的听力水平。

  在3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时间,人们的耳朵是很享受的,无论是人们打招呼的声音,还是鸟叫马车的声音都不是很大。但现在城市里的声音越来越嘈杂,呼啸而过的高铁、飞机、地铁,随身听里的音乐等人类加工出来的声音让耳朵前所未有的忙碌,让耳朵未老先衰,而在嘈杂环境里听音乐、打电话是最伤听力的行为。

  “时间长、音量大,过度使用耳机造成很多年轻人听力下降。”龚树生主任解释,“长时间戴着耳机或处于噪声环境下,会使内耳毛细胞的血管痉挛,导致内耳缺血。而在高音量的刺激下,毛细胞也会出现氧化应激反应,甚至炎症反应,造成毛细胞表面的纤毛脱落、倒伏,最后坏死。声音接收器坏了,听力自然下降。而且耳朵不像其他器官,供给它血液的只有一个“管道”,就是内耳动脉,一旦发生病变,短时间内就无法得到血液供给。”

  龚树生曾接诊过一个高中生,学习压力大,睡觉前习惯戴耳机听英语,循环播放了一夜,第二天起床耳朵就听不见了。

  张道行教授每次在地铁里看到有人用耳机听音乐、打电话都会劝他们把声音调小一些,因为“太伤耳朵了”。一般人们在一米范围内用正常声音讲话大概是60分贝左右,上课时老师的声音约为70分贝,这个声音对听力比较安全,但嘈杂的地铁车厢中的噪音可达到80分贝以上,85分贝以上就属于伤害听力的噪音了。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听清楚音乐或手机里的通话声,一般都要把手机音量调高,达到100分贝左右。

  人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里有专门的听力感受器——耳蜗里的纤毛细胞,纤毛随着声音振动而摆动,使人们听到声音。当声音的刺激非常强烈(大大超过85分贝)时,原本挺立的纤毛就会吃不消,纷纷倒卧在地,像受到压路机碾压的小草一样慢慢死去。而负责某一听力频段的纤毛细胞损失太严重后,该频段的听力水平就会急剧下降。

  听力损失恢复,一周内治疗效果最好,3个月是最后期限

  当听力受到损伤后,治疗时间越早,恢复效果越好,而超过3个月后就很难说了,超过半年,基本上就毫无恢复的希望了。

  张道行教授比喻,受到损伤的纤毛细胞就像缺水的水稻一样,缺水一周赶紧补水还有活过来的希望,缺水一个月后可能根部开始干枯,缺水3个月后可能就死透了。如果纤毛细胞在有效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治疗(吃一些扩张血管或营养神经的药),它就会永远地“趴下了”。

  怎么才能早期发现听力问题,除每年体检外,还应该经常注意耳朵是不是有受损的表现。

  首先就是听力下降。听力下降不仅仅意味着需提高音量才能听到声音,也意味着可能某些词汇你会听混。如果发现经常听不清别人说话,常常要求别人“再说一遍”时,或发现自己听别人讲话时必须眼睛紧盯着讲话人的嘴,往往都是听力下降的表现。

  其次是耳朵敏感度提高。耳朵敏感度提高后,声音只要出现一点点变化就会感觉很难受,尤其是戴耳机时,会出现耳鸣、头昏等症状,耳朵里感觉嗡嗡的。

  然后还有耳鸣,如果耳鸣持续存在5分钟以上,无论是否伴有可以感觉到的听力损失(耳聋)均应尽快看医生。

  “门诊中发现,听力有问题的孩子伴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非常高。” 龚树生说,“听不见会造成心理问题,同时,情绪对听力也有很大影响。气不但伤肝,还会伤耳,有的患者因为夫妻间吵了一架,就发现耳朵听不见了。

  耳朵常保年轻的六个原则:不随便掏耳朵是第一步

  我们祖先保持良好的听力是为了生存,判断天敌与猎物的方向,而现代人的耳朵却在各种噪音的侵袭下麻木了。为了能在垂垂老矣时还能听到爱人的悄悄话、子孙们的笑语,我们需要重视耳朵的健康。

  初级耳科保健的第一步就是不要随便掏耳朵。龚树生说,“你认为耳屎脏,必须清理干净,但实际上它会在耳朵中构建起一道保护屏障。”他介绍,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呈弱酸性,本身有抑制细菌作用,且能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经常掏耳朵、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可能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甚至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其次,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保护耳朵的第一步就是摘掉耳塞、少用耳机。耳塞会把外耳道塞得死死的,对听力损伤大。如果一定要用,耳机也买质量好的,还要记住60-60原则,即在使用耳机时,音量建议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将音量调至更低,只要保证能听清楚即可。另外,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每次听半小时为宜。

  耳朵也很怕生气,想让耳朵保持年轻,人们最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张道行解释,当人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者生气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容易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龚树生还介绍了一套耳朵的保健操,一共五个步骤,概括说来就是:摩耳廓、拉耳垂、拔双耳、拨天鼓、摩全耳。

  摩耳廓,用大拇指和食指沿着耳轮从上往下,轻轻推摩耳轮,直至发热,一般做20次左右。拉耳垂,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向下拉耳垂,做60下左右。拔双耳,把食指轻轻放入耳孔,旋转三次,突然拔出,不能堵得太严,深入太长,而且力度要轻。拨天鼓,用掌心捂住双耳耳孔,食指搭在中指上,轻拨头后部,每次做三下,做10次。最后是摩全耳,把手摩擦热,用掌心摩擦全耳,耳前耳后都要摩擦到,一共6次。

  耳道和中耳的疾病应及早治疗,张道行遇到多起因为中耳炎没及时治疗而导致听力丧失的病例,最严重的甚至引起了脑内感染,形成了脑炎,最后使得呼吸和心跳中枢损伤以至于死亡。而一些易导致听力下降的疾病也要及早治疗,如美尼尔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对改善微循环障碍、延缓听力减退非常重要。

  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噪声环境下让耳朵太辛苦,嘈杂环境里不要听音乐,不要打电话,警惕娱乐性噪声如卡拉OK厅的音乐声、喜庆场合的鞭炮声等,均会造成听力损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