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这个话题又火了!
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争取到了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领衔,耗资1500万元,专门研究“上火”的机理与防治。而项目组发现,江浙人更容易“上火”。
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陈意教授解释,江浙一带的人体质以阴虚为主,阴虚容易生内热,就容易导致上火。引用元代名医朱丹溪的话说就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他解释说,“阳常有余”就是指火气重,“阴常不足”就是指虚火旺。
这个“火”分为“虚火”和“实火”。实火主要表现为口舌生疮、双目红赤、口苦咽干,小便发黄、牙龈疼痛、大便干结等等,虚火的症状不一样,主要是潮热、盗汗、失眠、心悸、烦躁、口干等。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实火一般用清热泻火的方法(可以多吃些味苦的食物调节,如苦瓜)来治疗,而虚火主要用滋阴降火的方法(可以吃些银耳、木耳、雪梨来调节)来医治。而江浙人以虚火为主,朱丹溪也正是“滋阴派”的鼻祖。
陈意教授诊治患者时发现,江浙人易上火,跟江浙人的生活奏快、压力大有关系,而温热的气候和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容易诱发上火。患者上火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四种,休息不好、爱吃辛辣食物、压力大以及女性更年期。他提醒说,无论是“一过性”的上火还是经常性的上火,都是一种病态,说明身体阴阳失衡了,中医讲究治未病,最好找医生调理一下,不然小问题有可能造成大隐患。
由于工作繁忙,陈意教授也有上火的时候,他上火会给自己下“忌口”令,严格禁酒,不吃辛辣的食物、不吃过咸的食物,多吃些苦瓜、芹菜、黄瓜等素菜,保持大便通畅等等。他建议人们,要想不上火,首先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气郁日久化火”,心情不好容易上火;其次要顺应四时变化,春防风夏防暑秋防躁冬防寒,现在正是冬末春初,人们可以出去四处走走踏青散心。
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徐福则贡献了自己的“灭火”方法,就是保持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挥发阳气,提高人自身的抵抗力,达到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