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2月27日> 总第1100期 > 13 > 新闻内容
罕见的世界
健康时报记者 李雅婷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查看次数:  
   明明知道对抗这种无法治愈的病症其实就是场难以取胜的战争,但病友和家庭仍旧怀着爱与被爱坚持到底。除了面对疾病本身的痛楚,他们还面对着遥不可及的医疗资源,昂贵的开销,甚至社会无知的歧视和指责……

  他们是占总人口0.65‰~1‰的罕见病患者,目前已确认的罕见病种类有6000至7000种,而只有不到5%的罕见病有治疗方法。

  2月28日是第七个国际罕见病日。一批优秀摄影师历时3个月走进了20个罕见病家庭,用镜头跟踪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名为“罕见的世界”的罕见病家庭纪实摄影展,将于2月28日~3月10日在北京凯德晶品购物中心举行。活动由罕见病发展中心举办。看看其中17位患者的故事。

 

  庞雅雯,结节性硬化症,发病率约1/10000。有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可致肾衰、心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妞妞说话有时咬字不清,大动作的运动能力稍弱。钟锐钧/摄

 

  王嘉璐,尼曼匹克病,发病率约1/25000。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和神经系统损害。五年来嘉璐几乎尝不到任何味道,一点点食物的味道也会导致嘉璐唾液的大量分泌。因为唾液不能往里咽,嘉璐会不断地往外吐唾液,璐妈笑着说她像个“小螃蟹”。梁莹菲/摄

 

  宋杰,肢端肥大症,患病率约为5~7/100000。内分泌及代谢异常,表现为体型胀大,生理功能异常。已经病愈的宋杰将生病过程描述成“像得了一场重感冒”,疾病给他留下了异于常人的容貌,“手足增大,皮肤增厚,颜面粗糙”。孙 湛/摄

 

  李河言,黏多糖贮积症,发病率1/25000。表现为面容粗糙、角膜混浊、关节僵硬、身材矮小、肝脾增大、耳鼻喉部病变等。现在每天接受按摩治疗来缓解肌肉萎缩等症状的李河言,兴趣爱好广泛,大概7岁时参与跆拳道、绘画、下棋等兴趣班,还经常挑战大学生哥哥,他和妈妈都在努力早日做个男子汉。吴 皓/摄

 

  王瀚林,苯丙酮尿症,发病率约1/16500。该群体被称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从出生就不能喝奶,不能吃普通的大米、白面,否则将可能变为智残、脑瘫,甚至死亡。爸爸专门为快6岁的王翰林组建了一家为这类孩子提供食物的公司。肖 翊/摄

 

  高洪舟,白化症,发病率1/15000。色素缺乏导致肤白和头发白,低视力和眼球震颤让他们的世界没那么清晰,也叫“月亮孩子”。钟锐钧/摄

 

  张金生,成骨不全症。发病率约为1/10000~1/15000。患成骨不全症的人又被称为“瓷娃娃”,很多人全身肌肉大半萎缩而无法运动,“也许打个喷嚏就骨折了”。张金生一年四季都会用冷水洗头,提高免疫力。天气晴好时,张金生会被弟弟放在阳台的桌子上,从镜中反射的影像观察几乎与自己无关的美好世界。                                                       杨 宽/摄

 

  陈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病率约2.8/1000000。表现为重度贫血、血栓、器官衰竭。常年严重贫血的陈勇,皮肤色素沉着严重,手心却是惨白的。吴育琛/摄

 

  王晓莉,肺淋巴管肌瘤病,发病率约1/400000,表现为气胸、乳糜胸、慢性进展的呼吸困难,严重者会致死。走不到20米就喘,她因为呼吸几近衰竭,10米长的氧气管24小时不摘。商华鸽/摄

 

  余晓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发病率1/100000。表现为弓形足、脊柱侧弯、癫痫、视力减退等。也被称为“企鹅人”。余晓迪说话口齿不清,不能行走,整天坐在轮椅上。张星海/摄    潘龙飞,卡尔曼氏综合征,男性发病率约1/10000,女性发病率约1/50000。表现为激素水平低、相关躯体发育异常等。现在靠注射激素,龙飞可以坦然面对不完美的自身。梁莹菲/摄

 

  周密,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发病率1/50000。周密每天的“作业”比常人多得多:早晚检查身体,处理伤口,替换敷料、纱布。她已能用长满血痂的双手在妈妈开的咖啡馆里吃饭。孙 炯/摄

 

  郭云在,重症肌无力,发病率约为1/12500。大脑发出指令,但身体使不上劲儿,手脚抬不起来,连穿脱衣服都困难。王中杰/摄

 

  希刚,生长激素缺乏症,发病率约1/8500。个头矮小,面容幼稚,被称为“袖珍人”。26岁的他1.3米,工作是卖冰激凌和酸奶。张星海/摄

 

  刘杨,多发性硬化症,发病率约2.1~2.2/100000。刘杨第一次发病时,她的左眼视力突然模糊,3天之内就什么都看不见了。现在,刘杨唯一的心灵寄托,便是每周去基督教堂。吴 宏/摄

 

  焦飞,青少年型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占帕金森发病总人数的10%。一旦停止服药,全身肌肉开始变得僵硬,并且慢慢出现不停地抖动。崔 楠/摄

  相关阅读:罕见病发展中心是一家专注于罕见病领域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增进罕见病患者群体、罕见病组织、医学专业人员、医药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相关方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罕见病事业发展。中国罕见病网:www.hanjianbing.org,电话:010-8354571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