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帅海平,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鸿仁,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冀连梅,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
错误一:
不查明病因就吃药
不少家长,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快点开药、快点治疗,当医生开出验血、拍片等检查单时,又怕孩子吃苦头不愿意检查,要求医生赶紧给孩子“挂盐水”。
事实上,如果孩子不做抽血等检查,医生有权利不给孩子开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因为,抽血等检查是为了确定有没有用抗生素的必要,像感冒、发烧70%~90%是由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既不能控制症状也不能缩短病程。
验个血会很快初步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类退烧药非但无用而且对肝肾有损伤。另一方面,相关检查也能排除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比如中耳炎、腮腺炎等。如果不查明病因直接用输液来硬压,反而会降低免疫力,使孩子更容易生病。
错误二:
增加药量来退烧
吃药退热,人人皆知,可药物也会导致发热,最常见的恰恰就是抗生素,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发热——用抗生素——药物热——加用抗生素——体温更高这样的恶性循环。
尤其是孩子出现发烧后,在用药上应强调热度不退,并非都是药效不够。家长不可以想当然认为发热一定是病情未控制住,盲目要求医生换药或加用退烧药,尤其是在家中尝试几种药物后,孩子体温仍没有下降应尽快到医生处就诊。
错误三:
交替使用不同药物
如果是一般感冒,热度会随病情康复逐渐减退;如果高热连续三天还没有退需到医院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日只需服用2~3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建议选择单一药品,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吃错药风险增加一倍。
同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很难判断是哪种药物导致的,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吃药退烧时还要多喝水,加快排泄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