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不少人忙着“人工变靓”,对于整容,一个心理医生很难去评价,许多人因为整容而信心大增,心情舒畅;还有不少人因为整容而毁容,悔恨终生,一蹶不振。
我从临床心理咨询中接触过的整容者中归纳出几类典型的整容心理源头,爱美人士,在决定整容之前,不妨端详一下自己的内心:“为何要整容?”或许,你会发现你需要的根本就不是整容,而是心理的调节,或者需要到心理医生那儿做心理整容。据了解,国外临床整容门诊的第一关就是求美者和心理医生接触,以判断需要修整的是容貌,还是心理,在国内,尚缺乏这道程序。
容貌缺陷者:眼睑下垂、斜颈、兔唇综合征、面部斑痕等。这些人的容貌缺陷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觉得非常自卑,整容可以增强自信,改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有条件是可以选择的。
对于失败的错误归因:有不少大学生把求职的暂时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容貌太差。还有把人际交往的失败、事业的不顺、婚姻恋爱的挫折等都归因于自己的容貌不够美丽,没有吸引力,从而寻求整容。其实,既便整了容,因为是错误的归因,改变失败命运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成长中的自卑心理: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外貌会遭遇大人或同伴不经意的“点评”。“小胖子、龅牙妹、大鼻子”,这些话让他们会从小产生了有关自己容貌的自卑心理。长大后太需要别人对他们容貌的认可了,把希望寄托在整容上,整容对找回容貌的自信或许有些帮助,但是帮助有多大呢?他们心底深处的自卑更需要心理帮助。
躯体变形障碍:有位小伙子总感觉鼻子“歪”了,其实患了躯体变形障碍,把一个正常的鼻子病态地感觉为歪了。这属于心理或精神上的问题,而不是鼻子的问题,所以无论怎样整鼻子,似乎都无济于事。
过度追求完美主义:有些人对人对己要求都格外严格,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痣、雀斑、皱纹可能都会慢慢爬上面孔,对于一个完美主义的人来说,这意味着某种不完美,是不能接受的,促使他们加入整容的队伍中。
厌食症患者:患了厌食症,对自己的体形有了病态的观点和要求,无论怎样地减肥和整容,也不能满足对自己体形的心理需求。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整容师,遭殃的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整容师,因为既便是技术巧夺天工,也不可能让患者满意。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医学的帮助,通过心理治疗等医学帮助,获得对自己体形的重新认识,才可能让他们真正的“苗条”起来。
当然,整容心理是很复杂的,绝不限于本文所述。一个整容行为可能会有几种心理源头同时在起着作用。这就要求每一位寻求整容的人,以及每一位整容师都要关注整容者的整容原因,而不要紧紧停留在如何整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