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2月17日> 总第1097期 > 01 > 新闻内容
别过度放大“4分钱处方”的意义
晏 扬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查看次数:  

  郑州市一名两岁多的孩子晚上出红疹,家长求医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一名女医生问明情况后,开了4片扑尔敏,药价只有4分钱!这名家长随后在微博上晒出处方,迅速引爆网络,一时间,“4分钱处方”引发网友热捧,被誉为“业界良心”。

  虽然近年媒体报道过一些小处方事例,但4分钱看好病无疑创下了一个新纪录。在“看病贵”的背景下,很多人边赞叹边感慨,一浇心中块垒。

  这名女医生确实值得称赞。小孩子出红疹,想必有多种治疗方法,并有多种药物可用,但她选择了最简单的治疗,开了最便宜的药。为患者着想,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这不正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医风医德吗?所谓“医者仁心”,就蕴含在怎么看病、开药、为谁着想的点滴细节之中。

  然而,在给“4分钱处方”点赞的同时,也不要过度放大其意义。一方面,“4分钱处方”有很大的偶然性,几乎无法复制。比如,这个孩子出红疹,恰巧有极其便宜的扑尔敏可治,在某种意义上,1片扑尔敏售价仅1分钱,比“4分钱处方”更加令人称奇,正是有这种稀奇的药品,才有了稀奇的“4分钱处方”。药品生产企业是要考虑成本和利润的,不可能每种药品都很便宜,没有便宜药可开,医生再有医德也“难为无米之炊”。

  另一个角度看,医生开便宜药是“业界良心”,是否意味着开较贵的药就是医德低下呢?对此要辩证看待。总体而言,合理用药、有效治疗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追求。由于病情不同,合理用药有时便宜有时昂贵,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该用便宜药时用贵药,不对,有医德低下之嫌;而该用贵药时用便宜药更不对,可能贻误治疗时机,给患者造成伤害。正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兆平所言:“不该开的药,一分钱也多;该开的药,100元也不多。”

  从这个角度看,“4分钱处方”只是表明这名女医生做了她该做的,该用便宜药时没有用较贵的药;而有些患者得了较大的病,花费数千上万元,却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医生开了不该开的药。人们常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可很多时候,“对的”偏偏就是“贵的”,或者说“贵的”偏偏就是“对的”,奈何?

  时下,大处方和过度医疗在一些医院确实存在,惹得民众怨声载道。“4分钱处方”虽不可复制,但建立在合理用药基础上的小处方不该成为患者的奢望。这需要医院摆脱对“以药养医”的依赖,完善医务人员的考核机制,也需要政府加大医疗投入,让医生回归公益属性。同时,患者对医生也应多一份理解和信任,要知道,医患关系紧张其实也是大处方和过度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医生为了规避医疗风险,或者为了表现得认真负责,宁肯多开检查单、多开药、开好药。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