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浙江大学沈华浩教授等专家团队联合完成的“支气管哮喘分子发病机制及诊治新技术应用”近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哮喘是个慢性病,得了病就得治一辈子,其费用可想而知。然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院呼吸内科沈华浩教授研究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团队、杭州浙大迪迅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吴善东教授团队,经历25年,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打造出哮喘治疗的“中国标准”,让患者治疗费用大大降低。
诊断:是进口同类产品费用的1%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哮喘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典型哮喘根据患者出现喘息症状诊断不难,但有些哮喘患者症状不典型,有时仅表现胸闷,不咳也不喘,这类就容易误诊漏诊。”沈华浩说,哮喘临床上诊断也需要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的“金标准”。“上世纪70年代末,加拿大学者创建的气道反应性测定技术,被认为是国际上哮喘诊断的‘金标准’。但这个测定需要非常昂贵的仪器,操作方法又复杂耗时,仪器全部依赖进口,在中国无法推行。”1987年,项目组针对中国国情,创建了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新方法,“简化了一些指标,但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很快就在全国推广,技术的应用使占总数约35%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得以早期发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劲平教授说。
试剂:依据国人体质量身打造 过敏性哮喘是哮喘的常见类型,测定过敏原对于治疗很关键。“2000年以后,国外进口的过敏原诊断试剂盒垄断了国内市场。但过敏原存在地域性差异,国外过敏原试剂盒对于国人并非完全适用。”杭州浙大迪迅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吴善东教授介绍说。
如今,项目组让这种试剂依赖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检测试剂盒,采用的是中国本土的过敏原,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目前产品已在全国29个省市的医疗机构使用。
用药:费用是国际疗法的八分之一 在研究中,他们创立的治疗方法也十分接地气:安全、有效且价廉。
茶碱是一种廉价的老药,治哮喘已近半个世纪,但由于茶碱的有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易出现严重副作用,临床应用也受到限制。西方人茶碱代谢慢,副作用更大,不被推荐治疗哮喘,而以吸入激素作为哮喘的一线用药。“通过研究发现,茶碱的代谢有很大的种族差异性,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给予较小剂量的茶碱即可达到有效的抗炎作用。”为此项目组创新性地将小剂量茶碱和小剂量激素联合起来治疗哮喘,此方法临床疗效与吸入高剂量激素相当,但明显降低了副作用。
“我们算了一笔账,用国际上推荐的吸入激素加长效Beta2激动剂的吸入疗法,本方法只有其价格的八分之一。”沈华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