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2月10日> 总第1095期 > 21 > 新闻内容
孩子长个四字法则
健康时报记者 陈 婧/文 孔庆峰/图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0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1月14日,由健康时报社主办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全国巡讲第13站来到重庆,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举办。

  ■2~12岁标准身高的估算公式:年龄×7+75(厘米)

  ■正常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出现生长突增,如没有出现需尽快就诊

  ■男孩遗传身高的估算公式:(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6.5(厘米)

  ■女孩遗传身高的估算公式:(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6.5(厘米)

  受访专家:

  廖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擅长小儿矮身材及性早熟及神经心理疾病的诊治。周一、二、四、六上午出诊。

  魏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矮小症、糖尿病、垂体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周一、三全天出诊。

  量:巧用公式算身高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廖伟主任说,孩子生长发育是阶段性的,婴幼儿期、青春期以及两者之间,长个速度各不相同。婴幼儿期(2岁前)是生长发育最快的一个阶段,第一年身长平均增长25厘米,第二年增长10~11厘米。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营养要跟上,营养不良、全身性疾病会影响孩子发育。

  两岁到青春期期间,孩子每年应该长5~8厘米。“算数字很麻烦吧?2~12岁有个方便的公式。用年龄乘以7,再加75厘米,就是该年龄的标准身高。”

  到了青春期,正常孩子都会出现生长突增,生长速度会一下子加快。拿女孩子来说,青春期每年可以长8~10厘米。如果孩子总是低于标准身高,或者没有出现青春期生长突增,就应该去医院就诊。

  动和睡:比高考还重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在身高上也有一定道理。”西南医院内分泌科魏平副主任说,“身高70%左右是由遗传决定的,遗传身高有个公式,在父母平均身高的基础上,女孩减6.5厘米,男孩加6.5厘米。”

  “最终身高如果在遗传身高的正负5厘米以内,就算达到了遗传身高。但是,临床上确实有父母都不高,儿子却长到了一米八的例子。”在观众略带艳羡的一片“哇”声中,他接着说,“孩子超越遗传身高的诀窍是6个字,动好、睡好、吃好!”

  “动好,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我推荐弹跳力训练,跳绳、打篮球、纵跳摸高,还能使下肢得到节律性的压力,血液供应充足,会加速骨骼生长。花钱不多,效果不错。”

  “睡好,主要是要睡得深,只有深睡眠才有利于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孩子睡到你把他挪一个屋子都呼呼大睡,才是睡好。”魏平提醒家长,“虽然学习很重要,在中国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好成绩是过不去的。但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压力山大’。特别是小学阶段,属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每天熬更守夜、缺乏运动,是不利于生长的。”

  “这点很重要,精神剥夺因素会导致心理性矮小。”廖伟补充说,“压力、家庭不和睦等精神因素会抑制儿童生长激素分泌,导致发育出现迟缓或停滞。”

  吃:均衡饮食是王道“吃好,要保证以下营养物质的供应:钙、磷、蛋白质、胶原。”魏平话音未落,现场一名观众立刻举手,“最近不是有专家说胶原蛋白是骗人的吗?”“‘吃好’,不是说某种东西好,就去大量吃。大鱼大肉、盲目进补,都不是吃好。真正的吃好指的是正常饮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从饭菜里吸取营养;再适当补充一点蛋白质、钙、胶原等,比如一天两包牛奶、一两个鸡蛋。我不鼓励随意给孩子吃补品、营养品。”

  “蛋白粉和蜂王浆能吃不?”另一位观众提问。魏平解释说,蛋白质粉之类补品听上去蛋白质含量高,但目前没有科学依据显示其有促进孩子长高的功能,大量服用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蜂王浆成分更复杂,比如它含有促进性成熟的激素,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早熟,虽然暂时长得快,但会提前停止长高,不建议服用。

  “还是那句话,要均衡饮食,各样都吃点,而不是说什么好就大量吃。”魏平强调。

  相关阅读

  与长个有关的N个数字

  22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小儿内分泌专科主任梁立阳:孩子什么时候睡很重要。生长激素是脉冲式分泌的,最高峰在22点,在这之前进入深睡眠,才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睡眠时平躺在床上,下肢得到放松,骨骼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孩子的生长。详见健康时报2014年1月16日21版《生活里的长高学问》

  8岁、9岁  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宋文惠:孩子若早期生长加速,随之而来的是骨龄增加,骨骺提前闭合。家长要警惕孩子性早熟,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男孩9岁前睾丸体积增大,或者同时伴有加速生长,比同龄、同性别的孩子高出6~7厘米,要及时就医。详见健康时报2013年9月2日20版《几个错误的长个知识》

  3岁  福建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许立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高监测频率不一样。3岁前家长测量得相对频繁,3岁后不太注意测量身高。从3岁开始到青春期,每年生长速度为每年5~7厘米,这期间,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身高。测量身高要注意细节,早晚测量身高有1~2厘米左右的误差,晨起身高最高,医院儿科检查一般都是上午做。详见健康时报2013年7月25日20版《孩子身高管起来》

  10厘米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曾明辉:测骨龄能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也能及早发现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什么样的孩子需要测骨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比同龄孩子个头矮10厘米左右,一定要先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内分泌室就诊。测量骨龄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拍摄左手腕关节X光正位片。详见健康时报2013年7月18日20版《骨龄透露身高奥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