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韦志中,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督导师。现任广州幸福心理研究所所长、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负责人、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H计划(harmonious):
建设心理风水
我在少年时期看过许多香港电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鬼片”。其中一个经常出现的镜头,让人印象很深:一位道士模样的人,走在大街上,正对面来一个人。道士开口:“先生慢走,看你印堂发黑,两眼无神,是不是在什么不干净的地方住过。”可以说,这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中风水思想。
人在自然中生活和发展,自然环境的优劣对人有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环境,对人的幸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那就是心理环境。如果说自然环境有风水,心理环境也有风水,两者是相对应的。
心理也讲风水?或许您会有这样的疑问,但其实风水代表的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或者外部世界,心理的风水也一样。我们外部心理世界中的太阳、风、树是否和谐,是否阳光充足、绿树成荫、和风习习,直接决定我们心理空间的舒畅和谐程度。否则,出现心理沙漠化,我们变成住在玻璃房子里彼此不交流的人,再谈幸福就会显得无比空洞。
自然生态环境中要有树、有风、有阳光、有水,要讲求生态平衡,其实心理生态也同样如此。
如何建立?
风:长期生活在同一种生活环境中,做同样的事情,会导致我们的关注点一直停留在某一点上,思维也会受局限。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来点风,看看不同的风景,尝试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人在某处不开心时,换个地方可能就开心了。这个风有可能意味着换个地方,或者换个人群。
树:由于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不够,我们往往会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心理玻璃房”。要想绿化自己的心理生态环境,就要从“心理玻璃房”中走出来,去种树,去交朋友。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朋友的意义也正在于此,遇到困难,需要心理安慰,需要倾述,需要支持的时候,朋友就是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A计划(Action):
翻翻电话本
我的手机电话本上有1500个电话号码,其中的五分之一并不知道背后的主人是谁。前段时间在北京遇到其中一个号码的主人的朋友,在交流中得知这个号码的主人,已经于三年前去世了。就是这一次,使我下定决心要删除一些电话号码,重新排列一下我的人际交往圈子。
每个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不断清理和优化,才能进来新的人。在整理号码本的过程中,就是对自己的人际空间进行优化和管理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保证心理能力不浪费在无谓的关系中。
如何行动?
我们要告诉你,所有的顾虑都不需要,只需要一个行动——拿起手机,拨通他的电话,说什么?说你听到他的声音时脑中浮现的第一句话,甚至只是一句:“我突然想不到该说什么。”
一千遍的思念,都比不及一起拿起电话,拨通对方的号码,告诉对方你在想他,在牵挂他,才是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的最终秘诀。
首先,切忌在通话过程中相互抱怨生活不如意、工作上的无数烦恼。其次,真诚是整个交流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不需要客套寒暄,我们希望收获的只是一份心与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生活力量,是为共勉迎接更美好的生活为出发点的。
P计划(Power):
父亲就是你的“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父亲,就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心目中的太阳,是力量与承担的象征。这个太阳足够亮,足够温暖,足够有能量,我们的成长过程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欢乐。
父亲从小便是孩子的山和天,是极其重要的偶像和榜样。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责任和承担的榜样,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是女儿最先接触的异性,在被保护、被宠爱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作为女孩的性别角色,同时,获得最原初的生命安全感。
如何获取?
我们尝试着与父亲对话,表达对父亲的所有情感,进而用感恩、用温暖的力量传递给自己,那个过程,就像我们重新从太阳身上汲取力量一般。与父亲更好的,更直接的连接,可以唤醒我们内心中最有力量与担当的部分,是我们人格完善的必经步骤。
看到此处时,闭上眼睛,想想自己的父亲,你想起了什么故事,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不用急着给予答案,跟随我们进入计划中,你会慢慢寻找到更真实的答案。
在纸上用水彩笔手画出边框,再把画面分割为3×3的九个格。从右下角按逆时针顺序画到中心,或者从中心开始按顺时针顺序画到右下角,这两种顺序都可以,请依顺序一格一格地把脑海中浮现的事物画出来。
依次画完将头脑中关于父亲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在九宫格里。画完九幅画之后,体察自己内心的情绪,然后提笔,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写下自己当下的感受。在写完信之后的一周内,找一个机会,当面或者电话,将信读给自己的父亲听,如果实在做不到,可以将信寄给自己的父亲,这是一个绝佳的沟通机会,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到。
Y计划(You):
宽容生命中的伤害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禅者在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挣扎。他伸手把它捞上来,被蝎子竖起的毒刺蛰了一下。他把蝎子放到岸上,继续打坐。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蝎子又掉到水里了。他又把它救上来,当然又被蛰了一下。他继续打坐。过了一会儿,他又有了相同的不幸遭遇。
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蛰人吗?”“知道,被它蛰三次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蛰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这时,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一看,还是那只蝎子。他看着自己肿起来的手,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毫不犹豫地再次向它伸出手去。这时,渔夫把一个干枯的树枝递到他手上。禅者用这根树枝捞起蝎子,放到岸边。渔夫笑着说,“慈悲是对的,既要慈悲蝎子,也要慈悲自己。所以,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
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一种人,可能是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将这样的人也称为“生命中的贵人”,他会伤害我们,也可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俗话说:伤人一万,自损三千。恨也是需要损耗心力的,而且被恨的人并不会痛苦,只有恨的人才会痛苦。所以,宽容其实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慈悲。
如何宽容?
1、找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闲时间,例如一个下午,某个安静的晚上,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放上轻柔舒缓的音乐,让自己的心彻底地放松安静下来,抛开一切杂念。
2、轻轻地闭上眼睛,仔细地回想一下,在自己过往的生命旅程中,有没有一个人,提起他的名字,说起跟他有关的话题,我们内心会有或深或浅的不舒服,甚至略有恨意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生命中带引号的“贵人”。想到这个人的名字,想象他的样子,慢慢看到他就站在你的面前。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内心走过某些情绪,请尊重它,不论好坏,这都是你面对这个“贵人”的真实的情绪,你只要接纳它就好。
你可以尽情抒写他对你造成的伤害,你对他的讨厌甚至是恨意,只要是你内心最真实的话语,就将他们写下来,抛开道德的评判,说你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