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刘江,北京120急救中心医生;陈雪丽,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
短时间要短,15~20分钟为宜,无论淋浴或泡澡。
平水温要平,与体温相平为宜,35~37℃较为合适。
快求救要快,万一摔倒,不要不好意思求救,快速拨打120。
据日本《日刊现代》杂志2013年11月21日报道,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1.4万人,其中约九成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12月、1月期间,由于温差使血管及心脏负担增大,在洗澡时摔倒从而溺死的情况尤为突出。
而在国内,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北京120急救中心医生刘江说,每年一到冬季,经常接到此类求救电话。
场景一上个月,王师傅因为心肌梗死住院治疗,住院半个月,也没怎么下床活动,病情稳定后,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想洗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不料,进浴室没多久便晕了过去,又被送进了医院。
刘江医生解释,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老人本身有心脏病,又长时间卧床,自身的血压调节能力降低,进入浴室后,温度的骤然变化,使血管突然急剧扩张起来,血压发生急剧变化,导致在洗澡时晕倒。本身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或者长期卧床的老人等,在洗澡时,都要谨记123原则:
1个要求:温度适宜再洗头
正常情况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如果从外面刚回来,就马上又去洗澡,还直接用热水冲头部,这会使脑部血管迅速扩张,脑血流加速,易导致脑出血的出现。
正确的做法是先洗洗身子,再洗头;如果在入浴前,适当运动过,身体适应了温热,也可以按照平时习惯来洗。
2个原则:控制水温,控制时间
控制好水温,一般以水温与体温接近为宜,即35~37℃。若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程度,增加老年人皮肤瘙痒症可能。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长时间泡澡使人容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情况。
3个禁忌:饭后不要马上洗澡、感冒虚弱不要洗澡、从外归来不要马上洗澡
饭后一小时,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此时洗澡,会加剧心脏缺血。洗澡前,喝一杯温开水,可补充全身血液容量。
老人感冒体虚时,洗澡容易出现意外,一定要等身体好了之后再洗澡,一定要洗澡,要在家人照料下进行。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从外面回来后,更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再去洗澡,否则,也容易发生意外。
场景二
九十多岁的老人,平时身体很不错,生活还能自理。结果这次洗澡时,因地面较滑不小心摔倒了,送到医院急诊拍片显示,大腿股骨头摔坏了。这么大年龄了,要么不治一直躺在床上不能下地要么冒险做手术,愁坏了这一家人。
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陈雪丽介绍,因为洗澡摔倒的并不少见,在我的门诊中,不仅有老人,年轻人也大有人在。只不过相比而言,老人一旦摔倒,损伤严重危害大,做好预防很重要。
预防摔倒,要做好三个方面,防滑、防晕、防中毒。
防滑:防滑垫和防滑拖鞋不能少。防滑拖鞋底部有不同形状的纹路或波浪形,可增大鞋子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防滑作用。而防滑垫,面积要大一些,有些防滑垫较小,老人摔倒的时候,反而会跟着老人滑倒。最好是能整个浴室都铺上,并适当增加把手或使用防滑的洗澡椅。即便如此,老年人洗澡时,最好有人陪同,做到细心呵护搀扶。
防晕:老人洗澡时间不要过长,不要在饥饿或饱腹状态下去洗澡,特别是在身体不适情况下,不要洗澡。如果老人不在陪同情况下,家人一定要定时询问和观察。
防中毒: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操作不当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注意保持通风,不要紧闭门窗。
如果发现老人洗澡时摔倒了,根据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如果老人跌倒后,能自己爬起来,但感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要想到髋部骨折的可能。髋部骨折,会导致老人不能下地行走,失去正常生活活动能力,继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在过去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需根据老人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二、如果老人倒在地上,有意识、能说话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挪动老人,先问问是不是摔倒了?哪里不舒服?以免老人出现骨折或外伤时,挪动加重伤情。另外,如果老人摔倒时体位是俯卧趴着的,首先应保证老人呼吸通畅,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三、如果发现老人摔倒在地,出现叫不醒,没呼吸,心脏骤停,但有喘气,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家人不在,老人洗澡时可把手机等摆放在浴室随手可及的地方,可及时采取自救。有些老人因不好意思不愿求救,往往耽误治疗时机。求救首先拨打120,拨打过程中,要保持镇定,说明地址和联系电话,引导救护车顺利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