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专家:叶平,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二科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治疗:老年心血管病诊治,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脂质代谢紊乱临床诊治和研究
中国血脂异常控制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即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近一亿,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导致冠心病、中风等最主要的凶手之一。“降低LDL-C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为关键,他汀类药物是降LDL-C首选药物。”叶平教授对记者说,但目前很多患者在用药上存在误区:不愿用药、不敢用药、不坚持用药。
意识不到高胆固醇危害,他汀使用率太低
体检化验单上的血脂(主要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超标了,很多人不以为然。
千万不能忽视这些数字,它们预示着你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尤其是坏胆固醇LDL-C,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坏胆固醇(LDL-C)水平一旦异常(超过4.14mmol/L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血管内就会启动一系列“坏”的变化,小米粥一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聚集,导致血管变窄,血流不足,促发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更危险的是,很多人血管直径狭窄70%以上,甚至斑块破裂时才有缺血的感觉,一旦斑块在短时间内破裂,堵塞血管,就会导致心梗或中风,瞬间致命。”叶平强调。
预防这些致死率极高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是首要任务,而他汀类降脂药是降LDL-C的首选药物,具有降脂和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甚至逆转斑块等的多效性能。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很多患者不了解高胆固醇造成的巨大危害,不愿意服药,对预防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非常不利。
难怪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胡大一会感叹,“对于应该服用他汀的心脏病或脑卒中患者来说,真正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人还不到1.7%,只有非洲水平。”
他汀药物不是肝脏毒药,总体安全性较高
血脂异常患者不能坚持服药,除了对长期服药的必要性没有准确认知,过度担心降脂药物的副作用是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患者认为他汀药物具有肝脏‘毒性’,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叶平解释,很多人可能对所谓的肝脏不良反应过度重视了。
其实,他汀类药物发挥作用主要“场所”是肝脏,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起到降胆固醇作用。可能会引起血清肝酶水平轻度增高,肝酶水平升高并不意味着肝损害,而且在临床观察中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肝酶水平会恢复正常。
“但是对于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如果肝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的话,就要暂停服他汀,当肝酶正常后,在医生指导下重新服用调脂药物。” 叶平强调。
他汀类药物的总体安全很好,遵照医嘱服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逆转斑块,降低冠心病死亡率。
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首次携手发布了欧洲首个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扩大了心血管极高危人群,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都属于极高危,患者要达到的降脂目标也更加严格,即LDL-C降至1.8mmol/l以下,或者降幅度达到50%以及上。
因此,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做基础,也需要瑞伐他汀等威力更大的降脂药来达到新的降脂目标。
术后先停他汀类药,卒中等复发风险增高
“长期坚持用药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叶平感叹道,很多患者一看自己的血脂水平正常了,就认为可以不用服药了。但事实上,指标正常并不意味着血管内的斑块消失了,不坚持合理服用降脂药,可能会出现新的斑块或原有斑块长大,再次发生心血管危险事件的风险增高。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极高危人群,服用强效他汀达到降脂目标是首要任务。而在11月美国心脏学会、心脏病学学会(AHA/ACC)颁布的最新《降低血胆固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中,建议家庭中的高危/极高危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后、介入手术(PCI)术后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等,应长期坚持优化他汀治疗。
但现实情况却非常不容乐观。2007~2008年,在北京天坛医院、安贞医院等9家医院住院病人中进行的脑卒中二级预防调研发现,出院三个月内,高达2/3是患者未继续使用调脂药物。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患者面临着卒中复发的风险。
也有临床统计显示,中国做过支架或搭桥手术的病人坚持用药最差的就是他汀类药物。
这点叶平也深有体会,“很多做了冠脉支架手术的患者,认为自己的血脂已经正常了,停药会先停他汀类降脂药,然后是抗栓药、硝酸酯类等其他药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就应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以降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专家提示
绝经后女性心血管更脆弱 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不是乳腺癌等肿瘤,而是跟男性一样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心血管相对更加“脆弱”。
“女性在绝经前总胆固醇水平一般低于同年龄男性,一旦绝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逐年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叶平建议,如果胆固醇水平轻度增高,首先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如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控制腰围、定期查体等;若胆固醇水平高,且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及肥胖等危险因素,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他汀药物,做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老人降脂要从小剂量开始 血脂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因而,老年人群中高脂血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但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治疗是必要的。
老年人由于对药物的分解代谢减慢,机体对药物反应能力也发生变化,服用降脂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从最低剂量开始,并逐渐调整剂量,密切观察各种指标变化,尤其是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用药时一定要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关阅读
11月12日,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共同发布了《2013 ACC/AHA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之血胆固醇治疗指南》,新指南中指出四类人群强化他汀治疗,使LDL-C降低达50%,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包括:罹患临床ASCVD者;原发性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90 mg/dl者;40~75岁LDL-C为70~189 mg/dl的糖尿病患者,未合并ASCVD;无ASCVD和糖尿病,LDL-C为70~189 mg/dl且10年ASCVD风险≥7.5%者。
但新指南中所引的随机对照研究除极个别日本研究外,全部来自欧美国家的白人和黑人,仅适用于美国的白人和黑人男女性。且新指南中不再推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治疗目标,而是对高危人群推荐他汀治疗。但从中国国情和临床执行角度出发,将LDL-C水平进一步降至平均1.8~2.0 mmol/L(70~80 mg/dl)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减少。这些有力证据支持将1.8 mmol/L(70 mg/dl)作为最佳控制目标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