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12月23日> 总第1083期 > 14 > 新闻内容
  吃两片药能犯多少错?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王慧敏 吕良忠 张国祥 王华光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服药,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却有近九成人不会合理用药。国家卫计委最近公布了合理用药的十大核心信息,明确提出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等用药原则。

  事实上,国人在用药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随意性强,药量自行增减、药物说换就换,全凭自己感觉。那么,从买药到吃药,大家都常犯哪些错误呢?

  【作者简介】

  王慧敏,郑州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吕良忠,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博士

  张国祥,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王华光,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买 药】

  把空药盒当处方

  只要病情需要药物控制,在买药或是吃药前,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应事先征得医生同意。

  生活中不少人都是凭经验、靠感觉买药,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拿着空药盒当处方,认为上次服用效果不错,或是看着药盒上的成分,到药店找同类的药品替代,这些都是错误的。

  因为,不同的个体、症状以及病情变化所用的药物都不一样,比如同样是感冒,上次医治好的药物,不一定这次也能缓解病情,而在病症的判断上,患者没有专业知识,不要未经诊断自行购药。

  另外,买药时不要只看着药盒的外包装选药,正确的方法是要“四查”,即查药名、查剂型、查规格、查数量,避免买错药、用错药。

  【吃 药】错在太有主见

  吃药不看点:药品说明书中,对于用药时间的提示往往比较模糊,一般都是早、中、晚或是饭前、饭后服用等,即便是这样的提示也有很多人不按此要求用药。尤其是一些胃药的种类比较多,有的需要保护胃黏膜要在饭前吃,有的则需要中和胃酸应在饭后吃,如果不按此规律用药,势必影响药效发挥。

  在此也给大家推荐几类卡着时间点吃的药物:上午5:00可服用治心衰的药(洋地黄、地高辛),6:00是促胰岛素药,7:00可服用降压药、抗过敏药,10:00吃消炎药的效果好,中午12:00是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晚上20:00则适合服用降胆固醇类药物或是治胃溃疡药物。

  药量自决断:发现病情稍微好转,立马减少用药量;感觉病症加重,本来说明书提示每次两片,偏偏每次要吃4片;还有的是漏服后,却在下次吃药时补回来,随意增加药物剂量。

  以上自我药疗和随意增减、更换药物在实际生活中很常见,也最让医生头疼。事实上,如果是长期用药的患者,其剂量调整需要定期找医生,根据病症变化调整,比如降糖药物服用过量就会导致低血糖,严重的会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如果发生了漏服药的“突发事件”,最好不要下次服用时,加大剂量,而要根据药品的性质区别对待,同样要医生的专业指导。

  饮食不顾忌:有的药物成分会受食物影响,比如西柚汁就会使降压药的药效下降,咖啡会加重解热镇痛药对胃部刺激,酒中的乙醇则会增加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严重时还会发生肝损害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事实上,仅葡萄柚汁就发现对四五十种药物代谢产生影响,导致不良反应。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抗过敏药、调血脂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因此吃药前要先咨询好医生或是药师,问明白哪些食物需忌口,或是间隔一段时间再服用,以免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发挥。

  其实,用白水送服药物,服药前后两小时内忌口是最安全的选择。

  口服治疗慢:服用口服药物治疗是有一定周期性的,不少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患病后急于求成,或是想迅速治好,一得了病不是先吃药而是想靠输液快速解决。

  然而,八成药物不良反应都来自输液,据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剂科监测统计显示,在给药方式上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常见有皮疹、瘙痒等。事实上,只要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就等于在减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因此,得病后不要不经诊断就自行输液,这样反而更伤身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