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湖南卫视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刚满四岁的小朋友王诗龄表现不俗,不管是与小朋友,还是与村里的老爷爷,都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交流,被网友称为“社交女王”。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本期我们听听一位海外学者的观点。
作者简介:罗玲,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后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修教育学。在澳期间从事教学和影视制作工作。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交往能力上发展得不够。具体说,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觉得孩子胆小、不爱交往、交往中遇到问题也不能解决;另一种是孩子交往时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倾向,比如打人等。其实,我觉得孩子的社交需要慢慢培养。
家长的期望要合理 我真的不希望自己女儿三四岁就练出明星的气场。我希望她在家里放松放肆,在人多场合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和羞涩。
我们不能指望孩子能像成人一样大方地交往。同时,我们要承认性格的差异,不能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性格的所谓外向与内向不是不变的,也并无本质上的好坏之分。
有家长很在意孩子在亲友面前的表现,特别是还有其他孩子时。其实人多就兴奋的孩子不见得社交能力强,自我表现只是社交技能中的一个方面。
家长社交影响孩子 我们自己是否喜欢跟人打交道?见到外人,是开心地寒暄、享受这种沟通,还是唯恐避之不及、硬着头皮强作欢颜?我们在跟其他大人说话时、打电话时,是怎样谈论这些事情的,我们自己的态度孩子都能感觉得到。
所以我想,对于抱怨孩子不喜欢交往的家长来说,先把孩子的问题放下,努力调整自己的社交现状,丰富社交活动,感受跟人交往的乐趣。这样,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提供接触人的机会 很多幼儿不爱交往,确实跟接触外人机会少有关系。接触人的机会很好创造,比如,家里来客人,走在外面多跟人打招呼聊天,经常带着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或参加聚会,在小区里接触其他小朋友,参加一些人多的游戏活动等等,都可以让孩子观察不同的人,增加互动机会。
但这还不够,平时要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对孩子不贬低、不苛求、多肯定进步、多鼓励、多关注好的变化。另外,对孩子的评价要真实客观。被过分夸的孩子,当他被放到生人中间得到真实的反馈时,会变得更沮丧自卑。树立自信的一个好方法是,引导孩子多跟自己比,少跟外人比。
教给孩子交往技巧 记得有一天,我拿一些小饼干让3岁的女儿放学跟小朋友分享,我发现她举着饼干走到小朋友旁边,啥也不说。很多时候,小朋友们正忙着穿衣换鞋,根本没看到,她就默默地追着给。
看来,需要我们教给她,如果想引起他人注意,应喊对方的名字或称呼。她过去跟老师说再见时,常常不管老师在做什么,大喊一声“再见”就跑了。我说,要走到跟前,喊老师,看到老师在看你了,你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