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12月12日> 总第1080期 > 20 > 新闻内容
矮小症三兄弟的故事
健康时报记者 陈 婧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2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11月27日,由健康时报社主办的“2013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全国巡讲第十站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举办。

  受访专家:

  梁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矮小症、性早熟、肥胖并发症等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王春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儿内科、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记者在活动现场,见到一个罕见的河南家庭。家里有三个男孩,本来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但不幸的是,这三个儿子都是矮小症患者。

  大哥成成是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的老患者了,今年14岁,身高149.3厘米,7岁就诊时才92厘米高;二弟金金今年10岁,身高117厘米,6岁时只有78厘米;老三今年6岁,由爸爸抱着,看上去只有4岁大。父母的身高都正常,为什么三兄弟都是“袖珍人”呢?

  浙大一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春林曾对这个家族做过研究,“除了这三兄弟,他们的一个舅舅、一个表弟也是矮小症,这个家族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的生长激素缺乏症。”

  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点是: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母亲携带致病基因,但并不患病。母亲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患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可能性为50%,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也是50%。

  从第一次就诊开始,在梁黎主任帮助联系的赞助下,成成断断续续地使用药品,从7岁时的92厘米长到现在的149.3厘米。梁主任还邀请三兄弟每年来杭州复查,检查骨龄和体内各项激素的状况。

  会场上,浙大一院给这个家庭继续免费捐赠了价值1.2万元的药品。儿童矮小症使用药品的剂量和患儿体重成正比,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量越少,效果也越好。一个体重15公斤的患儿治疗一年要花费1万~2万元,一个40公斤的矮小症患者一年则要花费3万~6万元。

  这次捐的药,如果给体重最沉的老大用,可以用4个月;如果给老二用,可以用6个月;老三就能用更久了。要是三个一起用,只够一个月左右。

  药物如何分配?妈妈的想法是:“先治老大。老大现在长得最高,再治一治,只要能够到正常人的身高,我们就放心了。以后没有我们,他也可以照顾两个小的。”

  王春林医师认可了妈妈的意见,单纯从医学角度说,先治老大是比较明智的。成成现在的骨龄是13岁,距离骨骺闭合还有3年时间。等到骨骺闭合,就再也不能长高了。老二、老三的情况相对没这么紧迫。

  并且,老大已经一米五,如果再坚持治疗3年,应该还能再长15~20厘米,最终身高有希望达到一米七。“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是无奈的选择。”王春林强调,“实际上三个孩子都应治疗。”

  活动结束后,记者和妈妈单独在会议室聊天。

  妈妈说:“其实老大小的时候性格很好的,爱说爱笑。等他慢慢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上学又被别人嘲笑欺负,就越来越内向,不爱和人说话了。幸亏有了梁主任,老大长高了,性格也强点了,起码现在愿意叫人了。老二老三还小,还不懂这些。再大点,也许也这样。”说到这里,她有些哽咽。最好动的老三正在会议室外面转来转去,隔着玻璃看见妈妈落泪,就冲进来给妈妈擦眼泪,还拍拍妈妈的胳膊。

  令人惋惜的是,母亲携带这个基因是隐性的,在婚前育前都很难发现。专家提醒,有矮小家族史的要做进一步检查。

  如果读者想为这个家庭捐助,请联系本版,电话:010-65363356。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