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举办了“2013年世界脑卒中宣传周启动仪式”。
受访专家:
王陇德,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蒲传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
徐如祥,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尹岭,解放军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张微微,全军科委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早预防:控好血压是一大关键
高血压作为卒中的第一大危险因素,控制好血压是脑卒中预防的一大关键。
可是很多患者只是简单地知道要控压,并不知道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他们认为血压高一点,无非是头疼,头晕,就不在意,殊不知长期的血压控制不好会在微小动脉分叉处形成小血管瘤,如血压长期控制不好,血压突然升高瞬间会冲破血管瘤壁导致出血,所以说血压的控制非常重要。”王陇德院士强调,高血压患者不光要知道控压,一定还要弄清楚血压的危险。
早发现:出现前兆赶紧住院治
“我经常给脑卒中和高血压病人讲,日常一定要留心卒中发生的几个前兆。”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徐如祥教授介绍,连续几天血压高、头脑昏、打哈欠、眼睛睁不开、说话说不清楚、舌头感觉很大的时候,患者就得留心了,这时要去医院做一个颈动脉超声或者CT检查,这有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前兆。还要提醒的是,发生卒中前兆后,患者千万别再喝大酒,吃大肥肉了,要赶紧住院做防止血小板凝聚的治疗。
“在住院问题上,患者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微微教授补充道,“之前我们医院有个病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小中风的信号,神经内科的医生要求病人必须住院观察。可这个病人坚持不住院,发作症状停止后,在医院又躺了两个小时,没有再发作,他就回家了,结果第二天早上八点钟偏瘫了。还有一个患者是在家反复头晕,口眼歪斜,说话有一点笨,到医院了又好了,他就什么检查也不愿意做,休息了片刻又回家了,回家第二天早上家人怎么叫都叫不醒了,来了以后已经变成植物人状态了。所以说,患者一定要信任医生,和医生合作,来避免这样的悲剧。”
早抢救:选好医院有学问
卒中后有个黄金抢救期,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要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溶栓。
徐如祥教授介绍,静脉溶栓是4个半小时,动脉溶栓时间窗可以放到6至8小时以内,但是前提是不能有出血和水肿。
“动脉溶栓效果还是不错的,拿我们医院来说,68%左右患者的栓塞都能溶开,基本溶开的比例大概在30%~40%多。可是现在我国动脉溶栓的比例非常低,还不到3%,在国际上,大概动脉溶栓比例达到8%,有时候是10%多一点。”徐如祥教授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患者送医院不及时,另一个就是有的医院没有相应的设备、技术人才等,导致患者送过来以后无法救治。
“所以病人发生卒中后,一定要送到能够进行急救的医院,否则到了医院以后不能做,换到别的医院就晚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蒲传强强调,“病人送到医院后,家属要赶紧在溶栓手术上签字,不要耽误。因为溶栓是有风险的,有的家属在签字时就有些犹豫,这一耽误病人有可能就死了。家属应该和医生积极配合,如果病人能够得到快速救治,可能会恢复得更好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岗位。”
相关阅读
防中风
试试中医妙招
北京朝阳医院针灸科 谢衡辉
预防中风,中医也有妙招,调理督脉畅通阳气的特色治疗就是其中之一。督脉被称为人体的“阳脉之海”,主管调节全身经络的阳气,与脑的功能密切相关。疏通督脉阳气,可明显改善患者头晕头痛、颈背痛僵、肢体麻木的症状,防范中风发生。
针刺五穴 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病史的患者颈项部的风府、大椎、风池、风门以及背部的五脏俞穴进行针刺,可使这些穴位气血流通,有利于推动督脉脉气通行脑部,预防脑血管意外。
梅花点刺 对于颈椎病患者,先用梅花针在颈背部的督脉及足太阳、足少阳经的穴位点刺,少量出血后在穴位处拔火罐,不仅可缓解颈肩背部的疼痛僵硬,还可使督脉及背部的经络气血充分流通,有效防止脑部血液瘀阻而形成颈源性脑梗死。
砭石推揉 紧挨着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穴,与督脉阳气的运行也紧密相关。沿着脊柱两侧的夹脊穴、背俞穴从上至下进行砭石推揉,对心、肝、脾胃等脏器具有良好的调节功效,并使督脉脉气畅通,增加脑部供血。
艾灸散风 在颈项部的大椎、肩井,及头部的百会、后顶、前顶、上星等穴位做艾灸,可散除头部风气,促进督脉气血在头部的运行通畅,有效防止中风。患者要注意选择较为温暖的天气到医院进行艾灸,并避免空腹进行,以上午10点之后做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