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创造力培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长有时往往好心办坏事,一些不经意的“引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而避免好心办坏事,家长只要遵循孩子的天性,让小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就很好了。这是我国亲子畅销书专家、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李钊的育儿感悟。
作者简介:
李钊,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结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修班,从教多年,著有《和孩子一起涂鸦》等亲子畅销书。
图为作者在女儿的涂鸦——一团乱线中加上两根长线作腿脚,一根长线作脖子,画一小圆圈,加上小嘴尖,让它变成驼鸟,启发女儿思考的涂鸦互动。
涂鸦:和孩子一起互动
在我的家庭里,图画是女儿快乐的游戏,我们也常参与她的涂鸦、撕纸游戏,没想到,这样的图画生活最终让女儿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
不过,这种兴趣可不是从小逼出来的。我有一个朋友想从小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亲力亲为教还很小的孩子学画画,但无论他多么努力,孩子都画不出一个完整的圆来,结果孩子一看到画笔就抵触大哭,最后朋友也没了耐心。其实,年龄很小的孩子只能进行无规则的涂鸦。
无规则的涂鸦大约持续半年左右,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手臂的控制力有了一些发展,逐渐地控制得住画笔了,才开始有意识涂画。这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说明孩子由无意识的肌肉运动转到形象性思考了。此时,孩子初步画出不规则的圆圈和长长的线条,并乐此不疲地重复画这些图形。这个阶段,孩子的涂鸦是有意识的,他们总是一边画一边说话。
女儿两岁前,我常参与到她的涂鸦游戏当中,她乱涂时我在她无意识形成的笔画中找出象形的痕迹,加上几笔让它变得具象点,并告诉她说,这是大象,长着长长的鼻子和两根弯弯的大象牙,启发女儿想象和思考。有时,她妈妈也参与进来,把女儿的小手涂满红色,让她印在画纸上,我用黑色在手印上点上小黑点,在旁边画几笔绿色的水草,小手印就变成了游动的金鱼。
有一次,我和女儿共同画一头鹿,我先画出一头没有角的鹿,让女儿添加鹿角,启发女儿按树的结构画鹿角。女儿把鹿角越画越高,越画越大,又往上画了很多小树枝,加上树叶后,鹿角变成了树林。女儿越画越兴奋,竟然忘了是在画一头鹿,她在树上画了许多小鸟,接着在树下画了吃草的小鹿,小鹿的小脑袋上没有鹿角,却长着小树芽。从画一头鹿开始,一步一步地演变成了春意盎然的风景画。‘
撕纸:激发孩子的兴趣
除了涂鸦,女儿小的时候还爱撕纸,后来我就引导她把撕下来的纸片变成了图画,女儿为自己的小手感到骄傲,从此家里又增加了一项新的游戏。
我先用捉迷藏游戏的方式开始,在报纸上戳出两个小洞,作观察眼,用报纸遮脸逗女儿玩,然后手把手地协助她用油画棒给小洞洞加上睫毛,变其为眼睛。再画鼻子和嘴巴,最后小心翼翼地按圆脸的轮廓,撕出一个脸谱似的图形。这个方法引起女儿浓厚的兴趣。
我们帮女儿把撕下来的图形贴在一张白纸上,把象形的纸片变成太阳或是一朵花。有时候撕下来的纸片恰好像某种动物的图形,我便适当地在上面画眼睛和嘴巴,再画上几根胡须,让它成为一只猫或小狗。
撕出来的图形边沿不整齐,但图形生动有趣,适用于拼贴不规整的图形。在图形上用油画棒加工点染后,能得到一幅完整的画。
当然,用手撕出机械类的图形比较困难,汽车、轮船、房屋类的图形只有用剪刀剪裁才能够精确。我曾给她买过一把安全的塑料剪刀,教她用报刊练习剪图形,然后粘在白纸上。在旧报纸贴出来的形状上画果树、小屋和太阳,孩子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