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问一句,多走一步
爱若和布若是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的员工。开始他们的情况差不多,都从最底层干起。
可过了不久,爱若很受他们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拔,有点像直升的火箭;而布若呢,却像被人遗忘了一样,总在原地踏步,在最底层苦熬。
终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了,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埋怨总经理待人不公。总经理当时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虽然工作肯吃苦,但身上却缺少了一样最关键的东西。究竟缺少了哪样最关键的东西呢?
总经理脑子忽然一转,转出了个主意。
“布若,”总经理吩咐说,“你能不能值最后一班岗,现在立刻到集市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答应了,立即去了市场。回来后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一车总共多少袋?”总经理问。
布若听了赶快又去集市,回来说:“总共有10袋。”“价格多少?”总经理又问。
布若听了,又要往市场跑。这时却被总经理一把拉住说:“你还是休息一会儿吧,我让爱若去。”
爱若被叫进来接受任务后,很快从集市回来了。
“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爱若向总经理汇报说,“他那车一共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也不错。”说完,他从口袋掏几个样品让总经理过目,完了又说,“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有几筐西红柿要上市,价格我们谈了,也还公道。我也给您捎回了几个样品。”说着,他从另一口袋掏出几个西红柿,又说,“我怕他那车土豆一会儿就没了,因此我干脆就把他叫来了。现在他正在门外等回话呢。”
总经理听到这儿,看了一眼身旁已红了脸的布若,说:“那你就赶快把他请进来吧。”
你们听了感触如何?同一件事,不同人的最后结果简直有天壤之别。多问一句,想在前面,把能搜集到的信息都带回来,办事效率就会提高很多,自然也更得老板喜欢。
我相信,全世界所有的老板、所有总裁、所有的领导都会提拔爱若、解雇布若!
眼里有活,老板都爱
各位,给你们讲完了以上故事,我还想到了一位被人们争相抢雇的家政阿姨,她的情况与我前面所讲的爱若,简直是从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
这位阿姨是一位个子小小、整天忙个不停,但整天都乐乐呵呵的四川阿姨。她在北京能月入4600元,有两个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翠萍”。
从两年前她第一天到我家,我就感到特别奇怪——她小小个子竟搬着凳子站在上面,找一些高处我们从未擦、也好像不必擦的地方,给我们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擦了一遍,而我们根本就没吩咐她这样做,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那这是不是她第一天来,故意在给我们“作秀”呢?
不是的,现在她来我家做小时工差不多快两年了,她一直是这样。她拖出的地,我常常感叹,一尘不染,亮得像一面镜子。翠萍这两年来,每星期到我家干5天,每天两个半小时,从早晨7∶45到上午10∶15,从不迟到和早退,准时得像定了时的闹钟。如果哪一天她实在有事请假,双休日她也一定会主动给你补上。
翠萍干活最大的特点,是“眼里有活”。除了常规打扫外,她会主动找活干──看到一堆晾干的衣服扔在床上,见我们不在,会主动帮我们叠得整整齐齐;看到我们拖鞋脏了,趁我们外出,会主动帮我们洗得干干净净;看到书报放得有些凌乱,她会主动认认真真地帮我们整理。
翠萍能把小时工干到这个份儿上,自然信誉极好,家家都争着雇她,因此她的活儿排得满满的。
那翠萍这样从早到晚,天天从这家到那家,一刻不停地连轴转,究竟“累不累,苦不苦呢?”有一天我好奇地问。她回答说:“不累、不苦。”
“为什么?”我问。
“干惯了!”她说。
我相信她说的是实话。任何事,一旦成了习惯,在别人眼里再苦再累,但对其本人而言,也会感到很自然。因此我们人几乎能适应任何环境,就看你自己怎么做。
摘自《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周士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IC供图
职场秘诀——
笔记本:
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其实,去一个企业开一次会,我就清楚了这个企业的现在和未来。
若是特别重要的提案会或决策会,我看到总经理、副总经理连一个笔记本也没拿就走进了会议室,我就会很失望,说明这个企业的学习提升意识很差。
总经理、副总经理,不带本子开会,下面的总监经理员工们大多数人还不错,都带了本子。但你看他们带着的是什么本子,全国营销总监带的竟然是一个薄薄的小学生用的纸皮小本,我就想:这个全国营销总监,自己都包装不好,怎么会营销好全国市场?
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我不敢说,那是百分之百的,但百分之七八十应该错不了,你拿一个什么本,你拿不拿本参会,其实是反应了你的态度、你的品质、你的状态、你的心胸、你的水平、你的境界和你的层次。所以,我说看一个人的本子就知道了一个人的本质。
一个人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做一件事,就决定了这件事未来的命运。
周末:
最易拉开差距的时光
周末的时光,不能玩光。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最容易在周末拉开。
有的人把周末当成了充电日,有的人把周末当成了玩乐日。工作日你放电,周末你放电,你有几格电?
这是一个竞争异常残酷的星球,没有特长的人,注定会失去自己的田地。你不去折腾,就只能被折腾。不是你擅长和喜欢的事情,恐怕你要付出比他人百倍的努力也只能得到他人一半的收获。所以,你要找到自己的世界。
有的年轻人想不开,大学一毕业就想着上班挣钱,其实,我要给年轻人一个建议:上班前三年,主要的目的不是挣钱,是“挣前”,挣出前景,挣到本事,提高能力。
摘自《大志力行》,徐大伟著,企业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