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专家:吕树铮,北京安贞医院大内科主任、心内科首席专家,中国医促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津贴获得者
擅长治疗: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疑难病症,在国内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动脉硬化并非中老年人独有,而是从年轻时就开始累积了,并且伴随一生,所以防动脉硬化是终生的事。
习惯:顺应基因建立饮食习惯 “很多的动脉硬化与遗传基因有关。”北京安贞医院大内科主任吕树铮形象地用兔子和狼解释了动脉硬化和遗传的关系,“兔子属于食草动物,做动物试验连着给兔子吃几天鸡蛋黄或是吃肉,血管壁准硬化;但要把食肉的狼喂成动脉粥样硬化,就特别困难,这就是它们各自遗传基因决定的。”
人类是杂食动物,所属基因决定了所吃的食物要多样化、种类要丰富,如果长期以肉类为主,也会得到和兔子一样的结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别让家中的小胖墩,日后成为动脉硬化高危人群。
身材:动脉硬化偏爱大肚子 腹部肥胖的人相对来说动脉硬化发生的时间、速度都要高过其他人。人体肚子上的大网膜是用来放脂肪的,长时间吃高脂饮食或是吃太多,消化不了多余的脂肪就会先存肚皮上。可如果脂肪摄入仍在不断增加,肚子上存放满了就会转到血管、肝脏上,就会造成血管脂质沉积、胆固醇越积越多而造成动脉硬化。吕树铮建议,要避免成为大肚子吃饭时就要尽量素一点、清一点,少吃高油、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已经查出动脉硬化的人要进行饮食热量控制等。
情绪:给血管减压先放松精神
高压力、经常情绪化的人也是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必然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和痉挛,同时血管压力也会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而导致动脉硬化。
吕树铮提醒,精神因素对血管的伤害较大,但又常被人忽视甚至不知道。尤其是压力较大的大都市人,一定要学会管理情绪,像攀比心理、满腹牢骚等对血管都不利,要保持豁达的心态,及时释放压力。
治疗:降脂要放第一位 动脉硬化如果发生在心脏、脑部、肾脏这三个部位是比较危险的。其中,发生在心脏非常容易导致冠心病、突发心梗。
吕树铮主任说,人体的冠状动脉血管不过1~3毫米粗细,血管壁的厚度不到0.5毫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沉积在血管里的脂质、胆固醇就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就像一个包子一样,如果沉积越来越多,包子里的馅料变大了,皮越来越薄,随着张力增加和炎症刺激,皮一旦破裂就会引起血栓,突发心梗。
因此发生动脉硬化后,减少其危险因素中排第一位的就是降血脂,其次是降糖、降血压以及戒烟。降血脂应该是饮食习惯和药物两手抓,当我们管不住自己的嘴,那就想办法让吃的食物不吸收,吃了白吃。
比如,临床常用的降血脂药全球首款复方制剂辛伐他汀依折麦布(葆至能),既能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又能有效控制其在小肠吸收,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幅达50%以上,可延缓动脉硬化发展,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同时还要注意改变不良饮食、多运动以及放松心情。
相关阅读
摸脉按压自查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好发于腹主动脉、下肢动脉和颈动脉,北京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谷涌泉教授介绍,可用几个简单的方法先自查一下。首先可以摸脉搏,在大腿根部以及脚背上,都会有很明显的动脉搏动,如果搏动不明显则需要提高警惕了。另外,还可以通过按压趾尖,来判断末梢血的充盈情况。血液充盈时,在按压后1~2秒就可恢复红润,而三五秒,甚至上十秒没有恢复的话,就要考虑血管硬化性闭塞了。详见《健康时报》2013年3月28日16版《防血管病——小症状留意大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