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10月14日> 总第1063期 > 19 > 新闻内容
美国鼓励医生道歉
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及妇女医院 姚东东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  查看次数:  

  阅读背景:美国医生道歉法案:为了鼓励医生在发生不良医疗事件后向病患开诚布公地作出解释,马萨诸塞州于1986年通过了一项法律,保护医生在向病人解释某些并发症时所使用的道歉词句,不能将其用于证明医生对此负有法律责任的证据。

  个人亲历 几年前我刚开始做麻醉住院医时,遇到一位20多岁的拉丁裔女孩来做一台常规的腹部手术。她对乳胶制品有严重过敏史,曾经发生过过敏性休克。手术前,护士早早就把乳胶手套的柜子用胶带封上,以防误用。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快结束时,主刀医生对护士说:“这个病人稍微有些渗血,你去取一个引流管来。”护士很麻利地取来了引流管。可几分钟后,麻醉机发出气道压力过高的警报。当我把主管麻醉医生叫来时,患者的血压已经掉到50/30毫米汞柱。一阵忙乱后,罪魁祸首被找到了:那个引流管是乳胶制品,使病人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反应,引发严重肺部哮喘。

  经过抢救,女孩儿脱离了生命危险。手术结束后,主管的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来到女孩儿的病房,向她和家人解释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抢救过程,并对他们致以歉意。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病人有点不高兴,但很快被医生们的坦诚所打动,理解并原谅了他们。

  这种医生的道歉行为在二三十年前简直不敢想象。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女病人在一次腹部手术后遭遇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在事情发生后的几年里,她的手术医生一直没有给她一个明确的解释,最终她将医生告上法庭。后来,当在法庭上听到医生的全部证词后,她逐渐意识到,实际上医生已经为她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最后,她赢了这场官司,但是她在事后找到医生说:“如果当初我能够听到你现在的这些解释,我肯定不会告你。”

  道歉法案 对病人来说,虽然道歉并不能挽回已经发生的过失或错误,但是却能把他们从黑暗中解放出来,缓解他们的愤怒和沮丧。而对大多数医生来说,在发生不良事件后,即使没有发生医疗纠纷,他们也会长时间地陷入内疚和自责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解释或道歉不仅对病患是心灵安慰,对医生也是一种解脱和慰藉。

  病人在遭遇不良事件后,很多时候只是想讨一个说法,了解事实的真相。但旧的医疗法律体系往往将医患双方放在一个相互对立、彼此隔绝的位置。不仅阻碍了医患间的有效沟通,而且容易导致双方的不信任,反而增加患方诉讼的可能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医生越坦诚,越能够赢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即使发生医疗错误或事故,病人也容易原谅医生。

  为了鼓励医生在发生不良医疗事件后向病患开诚布公地作出解释,马萨诸塞州于1986年通过了一项法律,保护医生在向病人解释某些并发症时所使用的道歉词句,不能将其用于证明医生对此负有法律责任的证据。继马萨诸塞州后,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近40个州通过了某种形式的法律,对医生做出的道歉言语及行为予以不同程度的法律保护。

  鼓励道歉 道歉法案颁布实施后,很多从事医疗纠纷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明显感觉到,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愿意并积极尝试与病患沟通,尤其是在发生了一些不良事件后。

  一份发表于2010年的研究报告显示,道歉法案会在短期内(3年~5年)增加医疗诉讼案的庭外和解率,缩减从诉讼到达成和解之间的时间。对于严重的医疗事故案件,道歉法案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造成的赔偿金额;对于轻度的医疗事故案件,虽然道歉法案对赔偿金额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却能够有效减少这类案件的数量。

  摘自9月26日《健康报》

  ■编辑手记

  国内医生谈道歉

  当出现失误时,国内医生普遍缺乏道歉的习惯,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

  做过多年的门诊办主任的北京肛肠医院党委副书记朱钢,处理过无数的纠纷,在他看来,道歉是最能化解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

  而医生们为何怕道歉、不习惯道歉,这和现实环境有关。国外医生的薪金待遇高,很受人尊重,医生对患者治疗的诚信高于一切,治疗、服务如有瑕疵,道歉也是医疗服务的范畴。而在国内,一些患者看病要防着医生过度治疗,而医生则觉得每天累得要命,钱不多赚,还随时会缠上纠纷,双方互相“提防”,出了问题自然都往外推。这和体制及大环境有关。

  对此,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在博客上说,再高明的医生都有可能出现错误,关键是医院要有手段、有制度来尽量降低这类错误发生的几率,并对每一个“偶然发生”的错误,给予管理上的充分应对。

  ■相关阅读

  患者对过错医生不满

  记者带孩子去北京一家医院看病,医生处方时把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剂量“0.17克”误写成“0.7克”,幸好被家长发现并进行了改正。但在退费、取药、打点滴等随后的过程中,不仅相关人员未向患者表达歉意,其反复周折更是激发了患者的不满情绪。

  据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