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10月14日> 总第1063期 > 01 > 新闻内容
“美丽”产业不能忽悠当道
邓海建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  查看次数:  

  一度被传为美肤圣品的胶原蛋白,连接着有点“花容失色”:先是被质疑功效、涉嫌虚假宣传,最近又被曝李代桃僵,配料里颠倒乾坤。

  10月8日,广东《消费者报道》发布了对市面7款口服胶原蛋白产品的第三方检测结果,其中汤臣倍健、颜如玉、无限极等3款产品中未检出胶原蛋白,而Fancl、Lumi、安婕妤、丸美4款产品检测出的含量则远低于标注量。尽管此后汤臣倍健等企业通过官方微博等途径自证清白,仍难解消费者心头的疑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胶原蛋白为代表的“美丽”产业,主动抓住了保健市场的心思,本也无可厚非。但眼下胶原蛋白市场显然存在三种乱象:一是鱼龙混杂。李逵不少,李鬼也很多。今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曝出消息,称在其保健食品数据库中,涉及“胶原蛋白”的国产保健食品仅有32个,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超过九成的胶原蛋白产品未获相关认证。

  二是夸大功效。目前,我国已认可胶原蛋白、胶原肽的保健功效只有保护皮肤水分、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三项。但爱美人士选购胶原蛋白,几乎都是冲着它“可以修复肌肤、保持弹性,人变得更年轻”而来。以至于今年5月,微博名为“烧伤超人阿宝”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忍不住振臂高呼,“吃高价胶原蛋白(肽)美容,无效是最好的结果”。

  三是质量上各说各话。《水解胶原蛋白》国标曾于2007年对外征求意见,但该稿一度被业内指摘“操作性不好”,于是最终版本始终还有一只靴子未曾落地。国标缺位,厂标林立,结果就是语出多门,天花乱坠。

  一句话,所有的市场乱象,几乎都可以从监管阙如层面找到答案。今年5月份的胶原蛋白风波后,汤臣倍健明确承认其胶原蛋白产品均为“普通食品”。那么,普通食品与保健品究竟有什么差别、号称胶原蛋白的瓶子里究竟装着些什么东西……这些问题,亟待公权部门廓清流言、回应民意。

  “美丽”产业如果任由云谲波诡的市场乱象搅局,最终必然是双输格局:既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断送了保健市场的大好未来。事实上,一份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2011年撰写的胶原蛋白标准研讨会摘要显示,2010年,国内胶原蛋白年产值保守估计已达100亿元。

  好在不久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普通食品不得声称有保健功能”被放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首要位置。以此观之,胶原蛋白当属于新法规范调整的行列。

  回头来看,胶原蛋白从普通食品一跃成为美肤圣品,该反思的恐怕不只是商家的暴利逻辑。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了,保健美容需求随之勃兴,只是,“美丽”产业不能总靠忽悠当道,职能监管更得有所作为。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