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专家:姜卫剑,二炮总医院副院长、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副组长,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擅长:脑缺血,脑梗,尤擅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脑梗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特需门诊
一般提到爱忘事、记忆力下降等行为,人们往往会单纯以为是岁数大的表现,还会开玩笑的称是老糊涂了,事实上,有些人发生这些糊涂行为其实是脑卒中发出的重要信号。
门诊上,“糊涂”患者不少见,有的患者常常是一直没有任何明显的卒中症状,然后突然有一天,变得表情呆板、认不得人甚至晕厥了,到医院检查才发现颈内动脉狭窄已经非常严重了,但在此发展过程中,身边的人包括患者甚至都没有察觉到变化。
“脑卒中跟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大关系,而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颈内动脉狭窄,进而引起脑子供血不足。”二炮总医院副院长、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姜卫剑解释,由于颈内动脉狭窄是缓慢进行的,供血不足可由其他的血管进行部分代偿,使脑子的供血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平衡状态,病人并不会出现智能减退、情感淡漠等明显的脑供血不足症状,一般的人看不出变化,这种状况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数年。
但是当病人的血管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狭窄程度突然加重(比如在原有狭窄的地方出现了新鲜的血栓)或者是血压大幅度降低,突然加重了脑子的供血不足,原来低水平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有一些脑细胞就会因缺血缺氧而死亡或处于濒死状态,首当其冲受损的就是管智能的脑细胞,因此病人最早就会出现智能衰退的临床症状。
如果发现得早,及时对狭窄的血管支架成型,消除血管的狭窄,就可以很快恢复病人脑子的供血,挽救那些濒死的脑细胞,病人的临床症状就会缓解甚至消失。
姜卫剑教授提醒,有轻微临床症状的人,如近期记忆力下降明显、出现失眠多梦、手脚麻木等,就要提高警惕,及时找专业临床医生就诊了。对于年龄超过35岁,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光胺酸等危险因素的人,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应该定期做颈动脉彩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早期干预的话,病人的动脉硬化可以不发展甚至可以逆转正常,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