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格桑泽仁,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协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全国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师
美国精神病学会近日发布的最新《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将焦虑障碍拆分重组,特意将社交障碍单独提出。社交障碍简单说就是不会和他人沟通,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际交往中70%的问题皆因沟通不畅所致。
如何才让沟通能达到效果,看个有趣的例子吧。
在9月初G20领导人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拍全家福时,奥巴马低头不看普京,而普京也闭眼做鬼脸,摊手表无奈(如图),这种肢体的小动作反映了两人当时的心态,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肢体语言在沟通心理中的作用。
沟通是要达到双方心理预期的满足,不仅是沟通双方(或多方)有话说,还要很乐意很开心地说。在生活中,实在不会滔滔不绝地说话,不妨试试肢体语言。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研究发现,肢体语言占到沟通效果的55%,因为肢体语言能直接沟通无意识,比文字、表情更容易影响他人。肢体语言的配合是沟通的“万能技巧”,其中,有意地模仿、跟随对方的肢体语言,就会让对方有被接受的感觉,而沟通的情感也更容易关联起来。
当然,在模仿时留意,只模仿大的动作,抓住对方关键的身体语言即可,如站姿坐姿、手势、头的位置和动作、脸部表情。一切要以自然为主,那些太明显的动作,如抓耳朵、摸鼻子之类的可以不进行模仿。与对方的尾音(如升调还是降调)保持一致;有的动作立刻模仿有时会让对方发现,从而显得不自然,延后一点,效果会更好。
重点模仿第一个动作,拉近彼此距离。所谓第一个动作,是指你见到对方时对方的姿态,注意“同向”。
此外,与人沟通,多用陈述句,少用问句;说话前应明确自己的目的,掌握表达方式和手段;用注意的态度聆听别人说话,你一定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当你没有收到对方的回应时,不妨让对方多说,你只要在一旁表示认同就可以了。图据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