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患者的经济能力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个糖尿病基层行活动,在与当地大夫座谈并查房时,一共看了6位患者,他们大多是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入院的,有的是糖尿病合并心衰,有的是合并肾衰,还有的是糖尿病足病。
我发现这些患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入院时血糖都非常高,糖化血红蛋白基本上都不达标。问了主管大夫,为什么他们的糖尿病没控制住?答曰,患者的经济条件都不好,平时该查的都没查,该治的也没好好治。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入院时都是到了心衰、肾衰、足坏疽等地步。尽管当地医务人员十分努力,多次抢救了他们,保住了生命,但是总体上说,患者的生命质量很差,而且,这样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救治,花费并不少。
感悟:如果从患上糖尿病开始,就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措施严格控制糖尿病,实际花钱并不是很多的,即使经济困难的患者,选几分钱一片的降糖药或者国产胰岛素也可以控制好血糖。测不起指血血糖的,不定期测测尿糖也是有帮助的。
还有一次,我参加北京市里的一场糖尿病学术活动。会上讲者介绍了这样一个病例。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患糖尿病8年,身高1.75米,体重113公斤, 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不达标,还不限制饮食。前年在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有6处超过50%以上的狭窄,其中3处狭窄超过90%,植入了两枚心脏支架。
同时,该患者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目前行呼吸机治疗。他有20年的吸烟史,每天吸烟80支;同时有20年的饮酒史,几乎每天喝250克。另外,他的父亲也有糖尿病,是因脑出血去世的。
感悟:这位患者的经济条件肯定很好,光是一天4包烟和半斤酒就花不少钱。但这样的花费得到的是什么结果呢?正是壮年就安上两个心脏支架,降低了生活质量,还加速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如果他还坚持之前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式,可以想象,寿命肯定受影响。
所以说,不管经济条件怎样,如果不掌控好饮食、运动、监测、药物、教育、心理六驾马车,最后只能输掉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