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9月19日> 总第1058期 > 19 > 新闻内容
“邮票CT”愁坏阅片医生
崔芳/文,IC供图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9日  查看次数:  

  我国头颈外科权威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屠规益教授,前段时间到西南某地一家三甲医院提供技术指导。第一天“上岗”,老爷子就感觉严重“水土不服”:“患者的CT片,北京的医院每张胶片上的每幅图都有香皂盒那么大,一张胶片排不下就再用一张。你们这里怎么所有图都集中在一张胶片上,弄得只有邮票大小,密密麻麻,根本看不清楚!”

  片子看不清,屠规益只好跑到该院影像科,从电脑里调出原始大图详细查看。

  在云南、上海等地,同样的阅片难题也困扰着当地医生。医生们描述,邮票式图片非常普遍,最夸张时,指甲盖那么小的图也遇到过。

  对于外科来说,手术前阅片有助于医生了解手术目标、精准设计手术方案和路径等。图像因为微缩而废了,医疗安全也随之被“微缩”。诊断报告并不总是准确无误的,受多重因素影响。图片不清晰的话,后果堪忧。

  而对于患者来说,微缩CT图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如果拿着这种CT片来就诊,我们肯定得让患者重新做一次,不但浪费钱、消耗时间,而且来回重复检查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吴宁说,她到上海、云南等地开会时,常听到当地同行的抱怨。

  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如此差异?面对记者的提问,所有受访检验科医务人员都表示,这种差异与技术没有关系,问题出在物价和医保政策上。

  根据北京市的物价和医保报销政策,CT检查按人次收费,胶片等耗材费另算,胶片收费按照政府招标采购价格,可纳入医保报销。但如果这样的患者在江苏、云南等地,虽然也是按人次收费,但胶片费包括在CT检查总费用内,即不管拍多少张,费用不得提高;在上海,胶片费虽然另收,但核定总胶片费最多只能收1张胶片20元,且医保不报销。多用胶片就意味着成本上升甚至赔钱。江苏省某知名三甲医院影像科主任表示,这样一来,大量的图片就只能逼仄地在一张胶片里呈现。

  此外,30多年来,不管是相关行业学术组织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对于CT图片大小、排列、规格等,始终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并贯彻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吴宁介绍,北京各医院的CT检查,一般每张14英寸×17英寸的标准胶片上只排横4张竖5张共20幅图,每幅图有香皂盒大小,“这样既不浪费,也能保证临床清晰阅片”。

  国外的相关经验能否借鉴?

  在美国,做CT检查一般不出胶片,而将全部图像刻成光盘给患者。临床需要出具胶片图像,则需要专门申请并另外付费。在一些欧洲国家,有专门储存影像检查资料的中心,中心与全国医院、医生的电脑相连,可随时调取。对于国外的做法,吴宁等专家表示,这需要医院有先进而强大的硬件水平做支撑,就当前而言,我国尚不具备这些条件。摘自9月10日《健康报》,崔芳/文,IC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