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见闻
当天刚开始门诊,章振林主任便遇到特别状况:一位患者因对治疗药物出现了极其罕见的药物超敏综合征而住院了,患者家属前来求助。“出现这样的罕见不良反应我们也感到很难受。您爱人因为体质特殊,能用的药很少,所以仔细筛选了这一种药物,本来它的不良作用是同类药中相对较少的。据我们所知,您爱人的情况可能也是国内第一例。”
章振林主任耐心解释了近半个小时,也让情绪激动的患者家属平静下来,此时诊室外已排满了来就诊的患者。
紧接着章振林主任便投入到热火朝天的门诊,这个小插曲并没影响他对患者的关心。
“让老人先进来吧。”见一位80多岁老人已经难受得有些坐不住了,章振林主任忙和其他患者协调。看完病后,还嘱咐家属说,“你母亲已经有压缩性骨折了,这样跑一次很痛苦,下次你过来帮她配药就可以了,不用再挂我的专家号,普通门诊便可以配药了。”
“你女儿的情况很罕见,为了排除原发病灶是否有肿瘤,建议做PET-CT,有点贵,我想办法帮你适当减免。”见家属面有难色,他马上补充,“如果你今天身上钱没带足,我可以借你。”一旁助手郑燕医生已经习以为常地了:“章医生经常主动帮助有困难的患者。”
“医院不分大小,遇到好的大夫才是真的好。”很多患者心满意足地离开,他们中很多人曾辗转多家大医院。
结束了一天的门诊后,章振林教授不顾疲惫,“虽然这次药物过敏反应只是罕见的意外,但我要再和厂方沟通下,看看该药国外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以便在今后尽量避免发生类似情况!”
受访专家
章振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骨代谢病和遗传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领军人才
擅长:疑难代谢性骨病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专家门诊),周三上午(特需门诊)
我国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现在患病的总人数近八千万。“骨质疏松十分影响生活质量,治疗方面主要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减慢疾病的发展速度,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尤其要降低骨折的风险。”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章振林教授这样介绍道。
原发性骨质疏松:药物来调节营养可巩固
门诊现场:“我手骨折、脚骨折、腰骨折,反正摔跤就骨折,开始还以为是我太胖,后来骨科说我骨质疏松。”一位体重超标的60来岁妇女一坐下便连珠炮般诉起苦来。
章振林:这位患者是典型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很常见,随着寿命延长,很多老年男性也可罹患。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和这位患者一样,很容易骨折,因此临床治疗就是为了延缓病情,避免再次骨折。
我们可以通过骨密度值来密切调控。现在很多人知道要补钙,但对骨质疏松的重视度仍不够,其实疾病到了一定程度,也需坚持服用相关药物,才能延缓骨质流失。在此基础上,摄入足够的优质钙和维生素D相当于为修复骨骼提供了“建筑材料”。
药物性低磷骨软化:更换诱发药帮助骨恢复
门诊现场:一位47岁的中年男性坐着轮椅进入诊室,“章主任,疼得受不了了,被当作强制性脊柱炎治了半年,他们说只有你能治好。”
章振林:这位患者从2011年开始腰痛腿痛,短期内进展严重,累及骨盆不能行走。临床上常把焦点放在因严重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病变,却容易忽略原发病因其实是药物引发血磷降低,继而引发的骨软化导致骨关节病变。像这位患者他因为患有慢性乙肝而服用阿德福韦这种抗病毒药物,极少数患者出现低磷骨软化。
该病也是我们首次在国内报告。一旦确诊就好办了:请感染科更换治疗药物,我们这里给予活性维生素D等,病情很容易缓解。
低磷血症性佝偻病:有家族遗传可替代补充
门诊现场:11岁的女孩在母亲陪伴下走进诊室,章振林主任叫着小女孩的名字,半开玩笑地说“哎呀,满好看的小姑娘,怎么长胖了,得控制体重啦!”
章振林:这个女孩从两三岁就在我这里看病,她患的是低磷血症性佝偻病,不同于普通的骨软化,这类患者血磷低,年幼时易发生O型腿、X型腿等。且通常有家族遗传史,这个女孩的父亲身高只有1.3米,我们免费给父女做了基因突变检测,明确该病是PHEX基因突变导致。
目前营养条件大大丰富,单纯性佝偻病并不多见。一旦确诊低磷血症性佝偻病,需长期补充口服磷酸盐合剂,加上补充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等才能控制。
畸形性骨炎:特征要熟悉抑制骨吸收
门诊现场:“前一段腰痛,但一直没确诊,还曾被怀疑为骨髓转移瘤,吓死我了,幸亏在网上找到章主任,还给了我手机号。”一位76岁的男性患者紧张地说。
章振林:畸形性骨炎是不明原因导致骨重建增加、骨肥大、骨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罕见疾病。不仅因骨吸收导致骨质疏松或骨硬化,继发骨痛、畸形和骨折,严重者还可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并发症。这位老人发病还不算最典型,只初步累及腰椎,说明病程较轻。
该病能及早确诊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治疗主要是将骨吸收抑制在低水平,控制病情进展,使症状能得到长期、持续的缓解。含氮二膦酸盐是目前最有效的药。
记者手记
“我们医院以骨科闻名,许多人知道骨科都要手术治疗,而我们这个科其实承担的是治疗骨代谢疾病,相当于解决骨头的内分泌问题。科室不大但独立,创立到现在正好二十年。”
别看科室不大,却已经建立了近20万人骨密度数据库,并建立了上海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参考值,为临床骨质疏松诊断、鉴别诊断和随访提供了“金标准”,还能和社区医院双向转诊。
除此之外,章振林主任自己的绝活还有很多,他非常擅长发现并总结临床中疑难杂症,形成一整套治疗方案。比如也有很多年轻病人前来就诊,他们很多是因为罕见骨代谢疾病而被误诊误治了很久,辗转找到这里。有几个少年因为佝偻病来看了好几年了,章振林主任都能亲切叫出他们的名字,“现在他们都长高了不少,快接近正常人了”。
“很多患者都有我的手机号,会经常和我交流。我始终觉得,医院冷冰冰就不像医院了,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现在越来越多医院都配有骨质疏松科,也就有更多的医生送到这里来培训,这些医生配合得相当好,让门诊效率和气氛也很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