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8月19日> 总第1049期 > 01 > 新闻内容
为治理医药贿赂把脉
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查看次数:  

  葛兰素史克、赛诺菲等跨国制药企业涉嫌向医生行贿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形成医疗贿赂原因何在?有人归结为“以药养医”的制度,应该说,“以药养医”本身是有问题,特别是促使了“大处方”的出现。但如果说医疗贿赂违法事件也是“以药养医”导致的,我倒觉得有失偏颇。

  真正的“以药养医”一定要保证医院在药品利益方面的最大化,医院要获得更多的药品利益,就一定会想办法降低药品的进价成本,挤压药厂在其他方面的成本。这其实是一个净化药品销售的过程。这样做,势必会压缩药厂贿赂的成本空间。这样的情况在不少私立或民营医院已经得到了验证,药厂将更多的利益统一上缴给医院,至少压缩了他们在用药环节进行贿赂的成本。

  既然要“以药养医”,那就踏踏实实把药品利润给医院吧。不行,还要设个15%的限定。可是,按照现在的服务价格,15%药品利润又不能真正把医院养起来,医生也无法获得合理的收入。于是,药厂又想办法分出一部分利润空间,去专门“养医生”,于是导致新一轮的医疗贿赂。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直接利益明着给医院呢?为什么还要给药厂价格空间去贿赂医生呢?

  医药贿赂也是商业贿赂的一种,其出现需要三个条件:其一,较高的经济利益;其二,供需不平衡;其三,权力可以寻租。在上述三个条件中,追求经济利益是所有商家的共同诉求,供需不平衡也是目前医院市场的客观条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如此,如何遏制权力寻租,应该成为目前我国抑制医药贿赂的关键所在。

  要遏制权力寻租,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则应减少权力对于市场的干扰,使权力的效益最小化。对于法制建设,这些年我们国家在不断完善,相比起来,减少市场中权力的影子,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我国医药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个伪市场。这是因为,在这个市场中的价格——包括药品价格的制定,都几乎和市场不搭界,既不反映医疗成本,也不反映供需关系,几乎完全出自权力的意志。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医疗服务,或者药品,能不能在医疗市场中获利,权力因素就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材料成本极低的药品为什么能定出高价,为什么有的药品能报销,有的药品只能让病人自费,这些影响药品利润的因素,都是由行政部门的权力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看不见市场的影子,这成了药厂寻求权力支持的客观要求。如果这样的现状不改变,药厂的贿赂冲动就不可能被遏制。

  所以,让中国的医药市场真正像个市场,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市场而不是权力,这恐怕应该是必须要做出改进的地方。

  作者为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医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