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新事物让人更聪明
情景回放:不久前李开复在博客上分享了一个讲述中国孩子“填鸭式”学习教育现状的短片——《中国式教育》,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调侃:“敢问中国人谁最累?答曰:孩子!”
很多家长过早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对于儿童来说,情商的培养也很重要,如果只重视智商而忽略了情商,孩子最后有可能会输得更惨。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才更容易记住。
而接触新鲜事物,可以让大脑保持活跃,时刻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并产生兴奋,刺激大脑产生让人快乐的物质——多巴胺,还能刺激形成新的神经细胞突触,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因此,与其一味地让孩子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家长可以通过增加孩子与大自然以及周围的人的接触,用陪孩子玩游戏、讲故事等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寓教于乐,孩子反而会学得更快。
青少年睡眠也长记忆
情景回放: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主人公派经常被周围的同学嘲笑,为了证明自己,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一口气把圆周率π后面的一连串数字默写了出来,让人惊叹不已。
人的记忆在青少年时期会达到一个高峰期,这时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段时期内通过科学的大脑训练,拥有派那样的记忆其实也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可以采用形象法、编一些顺口溜、小故事或者把不同的学习内容交换着去完成,还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内容放在每天大脑的黄金记忆时间(即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9~10时)内完成,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记忆得更牢。
俗话说,“要想记忆好,睡觉不能少”,睡觉是最简单的增强记忆力的办法。大脑在接收外界信息后需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形成记忆,而睡眠实际上就是帮助大脑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存储功能。如果经常熬夜学习、加班,不但不能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还会让大脑过度疲劳,使得脑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速度变得迟钝,记忆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上班族“大脑雷达”常开启
情景回放:《神奇的遥控器》中迈克尔借助可以自由地控制时间和事情的万能遥控器,只要按下“快进”就把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直接跳过。有了这个神奇的遥控器,迈克尔的生活变得轻松惬意,而一旦遥控器失控,他的生活又会变得一团糟。
遗忘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记忆有帮助。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就像移动硬盘一样有一定的容量,因此需要像迈克尔一样借助“记忆遥控器”,及时跳过一些无用的信息,只留下有用的信息,为大脑节省空间。如果无法遗忘,过多的无关信息就会阻塞我们的思路,让人无法集中精力到需要的事情上。
互联网让信息变得轻松可取,但如果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而不去靠自己思考,大脑就会产生惰性。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 20~30岁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地受到记忆力减退的困扰,主要与他们对电脑过度依赖有关。
正如身体需要锻炼一样,我们的大脑同样需要锻炼,在借助电子产品的便利的同时,经常打开自己的“大脑雷达”,可以让大脑长期保持在活跃状态,避免大脑“生锈”。
老年人怀旧电影很健脑
情景回放: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真实地展现了80后的青春感情和青春蜕变,勾起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成就了一次集体怀旧狂欢。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来自英国的一项新研究却发现,常看老电影有助于唤起记忆衰退的人对美好往事的记忆,进而缓解老年痴呆。记忆力遵循的是“用进废退”的原则,进入老年期后,人的脑功能就会出现衰退,记忆力也随之下降。如果这时候人总是呆着,什么都不做,大脑得不到锻炼,容易患老年痴呆症。
因此,老年人适当提提“当年勇”,正如歌里所唱的,当我们老到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不妨和老朋友一起坐在摇椅上观看老电影、翻看旧照片,慢慢追忆曾经的似水年华,不但能增进情感交流,还能减缓记忆衰退。
另外,如果这个时候再开始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比如学习绘画、唱歌、打太极、下棋等新的技艺,也可以让大脑在学习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对保持思维敏捷、提高记忆力有帮助。
相关阅读
做小动作提高记忆力
闭着眼睛吃饭并多咀嚼;经常用手指分辨硬币、麻将或象棋;大声朗读;坚持吃早餐;学习一项新的运动;每天快走20分钟;写下100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想到就说出来;多做“手指操”;听不同类型的歌曲;用左手刷牙;到陌生的地方散步;到餐馆点没吃过的菜;用直觉做判断;对自己说“我能行”;记住每次成功的感觉。摘编自《海马记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