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8月05日> 总第1045期 > 15 > 新闻内容
风湿病的几个误区
健康时报记者 章尚周 实习记者 关 菲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5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曾小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候任主任委员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各种风湿免疫病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协和西院特需门诊)、周二夜间(协和西院夜间门诊)、周三上午(协和西院专家门诊)

 

  说起风湿性疾病,估计无人不知,骨关节炎(OA)患者四十岁以上为10%~20%,干燥综合征(SS)患病率为0.33%-0.77%,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病率为0.32%。但是,与之不匹配的是,全国真正从事风湿病治疗的只有2000多人。与之对应的是,很多患者找不对医生看病,误区也就接连二三出现。

  此风湿非彼风湿

  误区:有的患者会混淆中医风湿病和西医风湿性疾病。

  解惑:“有的患者找我看病,直接就说自己得了风湿病。但这仅仅就跟在说自己患病是一个概念,还不是具体的疾病名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曾小峰教授接着说,“西医里的风湿性疾病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现在能叫上名字的就有一两百种疾病。让人害怕的比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这类致残率比较高的。”

  曾小峰教授介绍:“这一两百种疾病都分在一类里是因为这些疾病都能影响骨关节及其肌肉软组织的功能。因此如果出现持续长时间的关节肿痛、软组织疼痛等就应去风湿免疫科行相关检查。”

  不变化就是有效

  误区:很多病人看不见效就停药、换药。

  解惑:很多患者来看病都抱着一定要治愈的心态,一知道大部分风湿性疾病不能根治就会很失望。曾小峰教授介绍,但是积极治疗可以控制病程,不至于发展到残废,对生命质量也可能没有大影响。

  很多病人看不见效就停药、换药。要知道有些是慢作用药,服用后两三个月效果才慢慢体现,欲速则不达。类风湿的治疗需要长期吃药控制,患者要有思想准备,不要急于求成。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关节已经畸形甚至残废的患者,吃药也不可能使其“起死回生”。吃了药后不变化就是有效。50岁的人不可能一吃药就变回20岁。

  坐着或躺着运动

  误区:运动后各个关节发生炎症的概率增高。

  解惑:虽然运动员发生膝关节、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概率高,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运动肯定是不行的。曾小峰教授告诉记者,运动方式要注意。

  老年人习惯于两种活动方式:“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一些好动的老年人觉得生命在于运动。隔三岔五地就喜欢爬爬山,另一些好静的老年人觉得静养才能长寿,就喜欢呆在家里养养花。爬山是对膝盖负担很重的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选择对关节损伤小的运动,比如做操、游泳。对于膝关节增生的患者来说,我们提倡坐着运动或者躺着蹬腿,这样重力不在膝盖上。

  链接:近日,2013中国风湿病信息论坛即第三届CSTAR论坛在北京召开。目前国家风湿病诊疗数据中心(CRDC)已将注册病种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拓展到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多种常见风湿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