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能包查百病?
到医院看病少不了抽血化验,然后这项检查却被不少体检机构包装成炫耀高端仪器、高级检测技术的噱头:只要一滴血就能查癌症,一滴血就能预测心脑血管病等。
事实上,抽血检查仅是临床诊断手段之一,并不能简单凭某一项抽血报告就下疾病诊断结论,更不是简单叠加几个项目,而是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即便抽血检查出现异常,也是在提示需要有针对性进行检查。
那么,在临床上一滴血到底都能查出多少病?抽血检查结果是用于治疗还是预防?抽血的项目是越多越好吗?
查心血管病——
餐后分四个
时间段抽血
心电图、CT、B超等都是心血管病常用的诊疗手段,但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样的“三高”人群,或是有心脑血管家族病史,以及年龄比较大的人,可考虑抽血来早期预防心血管病。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沈清来介绍说,为防心血管病,单纯抽血的检查项目应做血脂、血糖、血流变、血常规、心肌酶谱等检查。其中,心肌酶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敏感指标。
尤其是强调的是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在规定餐后两个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内抽血,以检查甘油三酯浓度。如果餐后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那么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会增加,同时提示患者及时用药物治疗。
另外,有的医院通过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即抽血后利用末梢血检测活性氧毒物,进而对全身的各系统新陈代谢进行健康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查肿瘤——仅是辅助诊断手段
在很多体检机构大热的滴血查癌症,其准确性是值得推敲的,并不能作为癌症诊断的惟一标准。
滴血查癌主要是看肿瘤标志物AFP、CEA、PSA、CA125等指标是否异常,而这些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起到提示作用。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指出,当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记物有可能升高,比如前列腺癌、肝癌等,它们属于特异性较强的癌症,但一些特异性不强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肠道肿瘤等,肿瘤标志物往往显示正常值。
因此,通过滴血筛查某些癌症并不完全靠谱。例如,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很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可测出80%以上肝癌及大部分生殖器肿瘤。但肝炎、肝硬化、肠炎等良性疾病也会使指标升高,就连怀孕时也能升高。
如果肿瘤标志物检测值有非常明显升高,应进一步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做PET-CT等检查。如果一直没有明显升高,一般是器官炎症等良性病变。如果癌症患者术后发现肿瘤标志物持续增高,就要考虑复发的可能性。
查过敏——对过敏原检出率高
过敏性疾病可能涉及到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过敏等,因此其治疗关键是要找到真正的过敏原,才能对症治疗。然而,一滴血清就能检测出过敏原,而且准确率比较高。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向齐以食物过敏为例,食物不耐受检查针对食物过敏的迟发反应检测手段,只需抽取1毫升血液就能知道受检者是否对某种食物不耐受以及不耐受程度,由此医生可给出正确的饮食建议。抽血前可正常饮食,无需特殊要求。
临床上,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只做缓解症状的治疗,而没有找到引发过敏的真正原因。
因此经常过敏者,就诊时一定要抽血做一下过敏原筛查检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治疗,不要自行用药,尤其是含激素的药膏应谨慎使用。
查基因——只用于特定疾病
通过抽血提取DNA样本,就能测出孩子的基因好坏,不少机构打着验血测基因的幌子,宣称可通过抽血查出孩子有无天赋基因、害羞基因、酗酒基因等。
全军儿科中心副主任、全军优生优育研究所儿童保健研究室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认为,这是非常荒谬的,目前基因检测的内容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只能检测包括大肠癌易感基因的基因检测、家族性乳腺癌基因的基因突变检查、血友病A、B基因突变检查等在内的特定项目。
其他方面的基因检测标准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定论,而用于基因检测情绪、天赋等从科学性上也是说不过去的。
事实上,基因研究还刚刚起步,对它们的功能所知甚少,也没有明确的定论。不管是孩子身体状况,还是品行等精神因素不可能是由某一个基因决定的,很可能是涉及多个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不要盲目相信可测到天赋基因、害羞基因等说法。
链接
抽血
赶在早10点前
抽血前总会强调要空腹,但最好是保证空腹在8个小时以上,一般早上7:30~10:00这段时间抽血效果最好。尤其不要超过早上10点,因为受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影响,虽然也是空腹但时间太晚会使血糖值失真。
因此受检者应该尽早采血,不要误时。体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饮酒,晚8点后最好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检测。
抽血
不止有静脉抽血
不同传统的静脉抽血,血液检测的新仪器血细胞自动检测仪,仅用一滴血就能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出是否患有艾滋病、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该仪器被称为实验室的CT。
福州总医院分子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兰风华介绍说,血液检测的新仪器是一种血细胞分类自动检测工具,一次染色就可以同时测出6种标志物,能够帮助监测疾病进程和治疗效果,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