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亮相的2013北京现代·北京马拉松已启动报名仪式,众多跑友们精神抖擞地准备热身。要想成为跑圈的局内人,我们来熟悉一下这些跑圈中的“时髦术语”。
撞墙:专指长跑运动员在跑步途中感到身体极度疲劳,跑步速度骤然放缓的那一刻。最常见的原因是体内能量储备不足带来的体能下降。简单易行的预防策略是在参加比赛的倒数第二餐内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负氧债:这可不是经济学词汇,而是指人体在跑步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通常发生在选手在出发时启动速度过快的时段,所造成的后果是乳酸堆积,造成疲劳感和肌肉痉挛。为避免缺氧现象的发生,运动员要在比赛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身体逐渐适应比赛的快节奏。
1200效应:1200米相当于标准田径跑道跑上三圈,这是个诡异的距离。当你跑到1200米左右时会突然感到需要费力地保持步伐节奏。这是因为从这个距离开始,乳酸将逐渐在体内积累。平时多进行以1200米为周期的重复跑训练,以提高乳酸耐受水平。如果你每天能够重复5次1200米训练,并把它作为一个习惯,那么下次跑步时你会觉得更轻松。
充碳:在马拉松或者100公里极限越野跑的赛前,在24~48小时内加大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这种饮食策略被称作充碳。充碳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糖原储存能力,同时,每一克糖原储备还会占用3~4克水,这会令肌肉更好地适应耐力比赛,降低赛中脱水风险。
第二春:这一心理术语描述了运动员在跑步时,可能已经处于筋疲力尽无法继续的状态下,突然感觉到体能迅速恢复甚至增加。“第二春”通常发生在克服了一阵肌肉痉挛、胃痛或坡道等困境之后。相对于专业运动员,“第二春”体验更青睐业余跑友,因为后者还没完全掌握长跑节奏。
据《健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