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陈志,国际创伤生命支持中国分部医疗主任、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
贾大成,北京急救中心医师
正确抢救溺水者的步骤
清理口腔泥沙水草,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2次
胸外按压30次,以后按照2∶30的比例持续复苏直至专业人员到现场
暑假是发生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峰期,而在这些意外伤害中,溺水占据了相当比例。7月9日,“全国卫生12320”官博发表的一篇《孩子溺水急救方法》科普博文称,“如呼吸心跳都有,可控水,即将其置于自己屈膝的腿上,让其头部朝下,使劲按压其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引起众多急救专家的抨击,科普需打假的呼声也愈演愈烈。
控水就是将误吸入体内的水排出体外。以往大家都普遍认为,水进入了肺或消化道,控水是理所当然的,民间也有将溺水孩子背在背上跳或者放在牛背上颠簸等控水法,就连《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被“浪里白条”张顺打下水一顿猛灌之后,拖上岸也用了控水的方法。但北京急救中心医师贾大成认为,“这只是文学作品,不能当作急救指南来学习。”
其实早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就已明确规定,溺水无需控水。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志指出,“控水第一无效,第二耽误时间,第三会造成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窒息。”这是因为早期溺水喉头会痉挛,声门闭锁,吸入肺里的脏水不多,只有晚期才会被灌满,且多半已错过抢救时机。其次,肺如海绵,肺泡水因张力而不会被简单的腹部冲击或倒挂而排出,只能被胸外按压建立的血流带走。
那应该如何正确抢救溺水者?贾大成指出,对于溺水这种窒息性心脏骤停的患者一律不能进行控水,而是应该立即按照“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的顺序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只有对心源性猝死等患者的急救中才需要按照CAB的顺序抢救。
通常情况下,心脏骤停4~6分钟后,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出现脑死亡,但溺水者例外,这是因为溺水者会存在“潜水反射”,即呼吸已经停止,但心跳还在,这样,脑的循环就没有中断;而且这时的心率减慢,降低了心肌耗氧量。此外,冷水中的低温环境可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使脑组织能耐受相对长时间的缺血缺氧。所以即使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超过10分钟,也不要放弃救援。
相关阅读
中暑昏迷不能掐人中 “昏迷后,掐人中”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急救锦囊,但陈志却认为,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由情绪过激导致的昏迷,而由中暑、脑栓塞、中毒或脑出血引起昏迷的病人掐人中不仅无效,反而会造成病人下巴颏下沉,导致气道梗堵而发生窒息。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患者保持稳定的侧卧位并让嘴处于低位,以免食物反流造成窒息。
流鼻血不要抬头后仰 夏季心火过旺,鼻子出血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很多人都会采用抬头后仰法止血,但贾大成提醒,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这会使得血液进入气道存在窒息的危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出血量少时,用手捏住双侧鼻翼, 压迫5~10分钟就可以止血。如果出血量大,用上述方法不能止住出血时,可用脱脂棉卷成鼻孔粗细的条状,将鼻腔填紧塞满即可。鼻血止住后,也不要用力打喷嚏或急于将鼻孔中的凝血块弄掉,防止再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