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市场是个金矿。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到2015年将达到669亿元。然而,一方面是百亿市场份额,一方面却是本就稀少的儿童药药企接连出现的负面新闻——近期接连发生儿童中成药含朱砂、槟榔等有毒成分饱受家长诟病。这种情况下,儿童中成药发展更加举步维艰。药性评价、剂型以及研发都是不容忽视的出路迷局。
“涉毒”之困——过度夸大单一药材毒性
事实上,儿童中成药在消化道与呼吸道等多个治疗领域有明显优势,但中药频“涉毒”让人闻药色变,加剧了儿童中成药被质疑的运势。
“中医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单纯从一味药的功效来谈论药物的毒性也不科学。”北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副主任王传社说。
“现在大家考虑中药的毒性副作用,是因为安全意识重了。”东直门医院儿科徐荣谦主任医师分析。中药常被扣上了“毒药”的高帽子。但处于临床一线的八一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波所在科室均未因使用儿童中成药发生过严重副作用,即便有不良反应,也较为轻微。
剂型之困——儿童剂型不足5%
“没有儿童剂型,不得不用成人中成药,酌减药量。”在徐荣谦看来,这种情况很常见,但也是无奈之举,剂量不容易控制也将儿童中成药推入尴尬境地。
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上市的中成药主治功能中含有儿童、小儿、儿等字样的品种不超过400个,约占中成药品种总数的5%。剂型短缺,剂量更是含混不清。胡波说,儿童药品说明书上常标示“不良反应,使用禁忌尚不明确”等,成人剂型说明书中没有儿童用药剂量,只是说“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可即便是医生,也只能根据经验摸索剂量。但不能忽视,“医生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确保药品使用在安全剂量范围是重中之重。”王传社说。在这种剂量失控的情势下,儿童中成药的应用向前推进很难。
受试之困——没人甘做“小白鼠”
中药的毒性与剂量的确定都需要科学数据的支撑,而这些依赖于临床试验的进行。王传社说,“以往,中成药的研究数据都是参照已成系统的西医理论进行,中医形成完全独立的方案还需要一定时间。”此外,在儿童中成药“无药可用”的背后,还隐藏着临床试验缺乏难题。
医学试验中,对于未成年儿童受试者,必须得到法定授权代表人的同意。但试问,肯让孩子去做“小白鼠”的家长又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