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7月11日> 总第1038期 > 12 > 新闻内容
儿子患了“表扬后遗症”
湖北省枣阳市 汤贵成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1日  查看次数:  

  儿子今年六岁了,此前我一直采取“赞美式”教育,从没批评过他。我希望他生活得轻松愉快,越来越自信。

  儿子确实表现不错,活泼开朗,做事信心满满,赢得一片称赞。不过,最近却出了些状况。

  那天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昊昊最近变得缩手缩脚,让他带领同学玩滑梯,他找理由推辞,让他教其他小朋友唱歌,他也不愿意。”

  儿子放学后,我小心翼翼地问:“昊昊,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啊?”“没有。”儿子语气有些不满。“如果你带领同学玩滑梯,教小伙伴唱歌,老师肯定会表扬你。”我慢慢引向话题。“才不会呢!”儿子一下提高了嗓门,“这样的活我干了好几次,老师一次也没表扬我!”

  我有些生气,破天荒批评了他:“你怎么能这样呢?老师不表扬的事就不做,太势利了!”他一下怔住了,然后“哇”地大哭起来。之后一连几天都情绪低落。

  我很苦恼,咨询了做儿童教育的朋友。他听完说:“这是典型的‘表扬后遗症’。对孩子一味表扬,固然能增强孩子信心,却会出现另一些麻烦,如一味追求表扬,不讨巧的事不做;为得到表扬,不惜说谎造假。在表扬中长大的孩子就像玻璃,轻轻一句批评就会打碎他所有自信。”

  感悟:中国的“棍棒”教育确实扼杀了孩子天性,而西方的“赞美”教育也会滋长许多毛病。最好的方法应是综合利用、实事求是,孩子做错了事就该批评,做对了就该表扬。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