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员工精神健康状况欠佳,精神健康存在“青年危机”。如何给员工精神健康打出高分,看看国外的做法吧。
很多人用延长工作时间应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身体、心理和情绪。就企业而言,这必将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精力涣散、离职率居高不下、医疗成本激增。
美国著名作家托尼·施瓦茨说道:“要进行能量管理,而非时间管理。”我们每天都需要对四种不同的能量进行管理——身体能量:你有多健康?情绪能量:你有多开心?精力能量:你能多专注?精神能量: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进行能量管理?
体能:营养不良、缺少运动、睡眠不足和休息不够会削弱员工的情绪控制力和专注力。敦促员工规律饮食、按时作息、加强锻炼。
情绪:当自己情绪愉快的时候,往往就是绩效最高的时候,越是遇到繁忙的工作越要保持愉悦的情绪。除了注意工间休息,还应养成三个简单而有效的习惯——深呼吸放松自己、向他人表达赞赏、换一种积极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精力:如果有一大堆任务摆在面前,是否同时着手处理更快?实际上,这种做法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如果集中精力,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与过去相同的工作量。建议制定习惯来减少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无情干扰,如只在固定时段接发电子邮件,开会时不接听电话等。
精神:当人们的日常工作与能够赋予他们意义感和目的感的东西相一致时,精神能量就会发挥作用。
为此,需要以此为准养成三个方面的习惯:做自己最擅长和最喜欢的工作;有意识地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分配时间和精力;要在日常行为中奉行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相关阅读
德国:劳逸结合
德国人的工作理念和东方人确实不同,他们永远都是享受第一、工作第二;赚钱要建立在不牺牲休闲的基础上。——凌志慧(《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著名华裔记者)
德国人普遍认为,只有休息好了才能工作好,度假有利于员工返回工作岗位后提高工作效率。尽管休假很重要,但德国人在工作中非常认真务实。举个例子,外国人在德国问路:“这个地方怎么走?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德国人却没有回答,而外国人自己走了二十米时,德国人突然追上来说:“你到那儿大概要12分钟。”“那你刚才为什么不告诉我?”德国人说:“因为你问我多长时间到,所以我要看看你走路的速度才能决定。”
在德国企业里,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不仅完成工作,而且在完成工作后要先自行检查,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核对,绝不放松。
德国人90%的完美并不表示完成了工作,甚至会为了达到10%的完美付出和90%的完美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员工具有高度自觉性,因为一旦出现一点儿敷衍和马虎失职,只有另谋高就了。
瑞典:员工福利
EAP又称“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项目。
它通过专业人员为员工提供诊断、评估、培训、指导与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并改善企业的组织气氛与管理效能。目前在世界财富500强中,有9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AP项目。员工测试后,如果总分值太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以咨询公司专门聘请的心理辅导师。
此外,不良的工作环境,如老板过于严苛、职业危险度高等,会增加员工的心理痛苦指数。瑞典哥德堡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阿尔维德·卡尔森指出,改善工作环境,比如放宽职业要求、增加员工对工作的掌控度、提升安全等都能帮助改善心理健康。员工本身也需要进行心理调整,适应工作环境。
综合编译自哈佛商业评论官网2008年1月1日、纽约观察家报2013年6月1日、美国Fox6Now新闻官网2013年2月19日、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11年第39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