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7月04日> 总第1036期 > 14 > 新闻内容
开张儿童用药处方
健康时报记者 章尚周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4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了《2013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儿童用药安全感指数为68%,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儿童用药成人化、用药剂量难掌握、儿童药品种类少等问题。本次报告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直辖市、省会城市3368名0~8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研。

  受访专家:张步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常燕群,广东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主任

  [剂 型]选儿童专用或用液体制剂

  调查:我国国产药品批文有18万余条,其中专用儿童药品(指通用名中明确说明用于儿童的药品)批文仅3000多条,涉及品种400多个,其中儿童专用的剂型不过百,尤其是儿童专用的液体制剂非常少。

  孩子生病吃药,第一选择应买儿童专用的剂型,不仅是口感好,最关键的是药物成分、比例是按孩子身体需要所配比,其安全性有保障。然而,成年人用药多为复合制剂,药物中有的成分不适合儿童,用药不当极易造成儿童肝肾功能受损。

  另外,孩子年龄小不宜服用片剂、胶囊等体积较大药物,而应以溶液剂、颗粒剂、糖浆剂、混悬剂等液体制剂,或是可制成液体状服用剂型为主。

  [用 法]避免6种错误,家长经验不可靠

  调查:本次报告中有6种不科学用药行为,有75%的家长存在1~3种不合理行为。最常见的有:1、担心药物副作用,症状消失后马上停药;2、根据自己经验给小孩用药;3、用药剂量不按医嘱;4、把药溶于食物后给小孩服用;5、用药不见效会自己加大剂量;6、如果中午忘吃药,晚上会加倍用药等。

  医生开了处方,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执行,以上调查出现的用药误区都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疗效。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第一强调的是服药量保证在“治疗窗”范围内,达不到最低值,药吃了不管用;超过最高值,则要承受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有的家长一时疏忽,一日三次服用的药,中午忘了吃,晚上会给孩子加倍用药。这种“加餐”是非常不科学的,忘了吃药,如果疗程较短且一天一次的服药方法,忘记吃1次可将疗程顺延1天;如果才刚开始服药,连续好几天都忘记吃药就要重新再计算服药的疗程;长期服用的药物或是自限性疾病(如感冒),偶然漏服用一次是没关系的。

  另外,65%的家长在孩子患病且病情轻微的情况下,经常会自己买药给小孩服用,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家长决定给孩子买什么药,只能根据症状来选择之前给孩子服用过的药,但不同疾病症状可能相同,凭经验用药治疗的可能是症状而不是病,进而延误病情。

  [用 量]   用喂药器测量,学会药量折算

  调查:本次报告中显示,在1岁以下儿童的家长中,由于给孩子喂药时多是颗粒剂,有时要吃半包或是溶液剂没有量具等原因,单次剂量难掌握的人群,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同时,还有22%的家长因担心药量不够或太多,经常凭经验给孩子调整用量。

  儿童用药并不是成年人的“微缩版”,尤其在用量上应选择专业的量具喂药器。比如,1/5剂量或是1/3剂量是很难把握的,这就需要专门的喂药器测量。如果所患疾病没有针对儿童的药物,家长还要掌握按体重、体表面或是年龄等换算儿童用药的方法,但此方式较为专业,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在调查中,75%的家长会遇到孩子没法完全服药的情况,进而造成服药剂量减少。其实,偶然1~2次因药物口感等问题,少部分没喂进药物是没有关系的。

  因为,一些慢性病药物治疗需要一段时间,一两次少一点,影响不大。如果经常这样,家长就要通过改变服药姿势、场所、药丸服用等方式来促使宝宝服用到规定的药量。

上一篇 下一篇